
識見器量。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世彥 識器理緻,才隱明斷,既為國器,且是 楊侯 淮 之子。”
“識器”是一個漢語詞彙,由“識”和“器”組合而成,主要含義為識見器量,即指人的見識、判斷力與胸懷、度量。以下是詳細解釋:
構成分析
古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世彥識器理緻,才隱明斷,既為國器,且是楊侯淮之子。”,強調識見與器量的結合。
“識器”強調知識與胸懷的統一,常用于形容兼具智慧與格局的人物特質。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用例,可參考《世說新語》等文獻。
識器(shí qì)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辨别事物、判斷事物好壞、優劣的能力或手段。
識器的部首是言,筆畫數是8。
識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易經和道家哲學。在易經中,識器指的是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和判斷,從而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和特點。而道家哲學強調通過修煉和領悟達到對事物的洞悉和判斷。
識器的繁體字為識器。
在古代漢字中,識器的寫法可能有一些差異。例如,有人會将"識"寫作"識",将"器"寫作"器"。
1. 他的識器非常敏銳,能夠很快辨别出真僞。
2. 這個領導對人才的識器很高,能夠發現并培養出優秀的員工。
識破、器物、利器、分辨器、辨識能力
識别、判别、認知、洞察力、鑒别
愚笨、迷惑、無知、迷失、混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