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面诘的意思、面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面诘的解釋

親自訊問、查究。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七:“ 淳化 中,著作 孫崇諫 陷北歸, 太宗 召見,面詰虜庭事, 崇諫 備奏 唐河 之役,上始盡知。”《宋史·王景傳》:“起身行伍,素無智略,臨政不尚刻削,民有訟必面詰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面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得出:

基本含義

“面诘”指面對面地質問或質詢,通常帶有嚴肅、正式的語境,用于質疑、追究他人行為或言論的真實性或合理性。


詳細解釋

  1. 詞源與構成

    • “面”表示“面對面”,“诘”意為“追問、責問”,合起來強調直接且不留餘地的質問形式。
    • 在曆史文獻中多用于官員審案、上級追責等場景,例如《宋史》記載官員王景處理訴訟時“民有訟必面诘之”,即親自審問。
  2. 使用場景

    • 正式場合:如古代官員查案、上級問責下屬,或現代嚴肅的辯論、調查中。
    • 書面表達:多見于曆史記載或文學作品中,例如宋代文瑩《玉壺清話》描述宋太宗“面诘虜庭事”。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質問、質詢、诘問。
    • 反義詞:默認、回避、默許。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宋史》或宋代筆記《玉壺清話》。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面诘的意思

面诘是指面對面的質問或審問。通過對被質問者的追問和探索,以弄清事實真相或尋找答案。

拆分部首和筆畫

面诘的部首是面(miàn),拆分後的筆畫數為15畫。

來源

面诘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用于描述官府以審訊、質問的方式調查案件。

繁體

在繁體字中,面诘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面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對面诘有着不同的寫法,如「面詰」、「面辱」、「面訊」等。這些寫法都表達了質問和審訊的意思。

例句

1. 調查人員對嫌疑人進行了一整天的面诘,最終揭開了案件的真相。

2. 律師将在庭審中對證人進行面诘,以揭示證詞中的矛盾。

組詞

- 面對面:指兩人直接面對面地相對

- 诘問:質問,以期獲得答案或揭示真相

- 面目:指一個人的面部表情、相貌或出現在人們面前的形象

近義詞

質詢、盤問、追問、追根究底、探尋

反義詞

答理、答應、回答、承認、交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