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阿阇黎的意思、阿阇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阿阇黎的解釋

亦作“ 阿闍梨 ”。梵語的譯音。意譯為“軌範師”。可矯正弟子的行為,為其軌則模範,是高僧的敬稱。 唐 顔真卿 《西林寺題名》:“﹝ 西林寺 ﹞有 法真 律師,深究清浄毗尼之學,即律祖師 志恩 之上足,餘内弟 正義 之阿闍黎也。” 五代 齊己 《送譚三藏入京》詩:“阿闍梨與佛身同,灌頂難施利濟功。” 宋 蘇轼 《十6*6*大阿羅漢頌》:“月明星稀,孰在孰亡。煌煌東方,惟有啟明。咨爾上座,及阿闍梨。代佛出世,惟大弟子。” 範文瀾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密教﹞這些規範,必需經阿闍梨(闍音shē,傳法師)傳授。” 奚侗 《辛亥歲暮雜詩》:“八國垂涎舍利子,西來健者又阿闍。天風吹滿羣龍起,奪得魔王佛口鬚。”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阿阇黎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阿阇黎”(梵語:Ācārya)是佛教中的重要術語,其含義及用法可歸納如下:

1.詞源與基本含義

2.角色與職責

3.文化引用與擴展

4.其他用法注意

“阿阇黎”在佛教中特指德高望重、堪為楷模的導師,需通過權威經典或史料理解其核心含義。若涉及文學或成語用法,建議結合具體文本進一步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阿阇黎(阿诃密多、阿酥密陀、Acalanātha)是佛教中的一個梵文詞彙,常被翻譯為“無所畏懼者”或“無畏主”。該詞可拆分為三個部首:一、阝(阜)表示“邑”或“城”;二、阝(阜)表示“邑”或“城”;三、黎表示“青黑色”。該字在漢字中的筆畫為14畫。 阿阇黎一詞源自梵語,是佛教經典中用來形容菩薩或阿羅漢的尊稱。其中,“阿”表示“非常的”或“最高的”,“阇”表示“心靈”或“悟性”,“黎”表示“黑暗”或“純淨”。因此,“阿阇黎”意味着一個極度獨立、自信且不畏懼的心靈。 在繁體字中,阿阇黎的字形與簡體字相同。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阿阇黎被稱為“梵字”,其書寫形式常見于佛教經典和古籍中。 以下是一個關于阿阇黎的例句:佛陀是阿阇黎的典型代表,他無畏地面對生與死的真相,以智慧和慈悲來教誨衆生。 阿阇黎的組詞并不常見,因其作為一個尊稱,通常獨立使用。由于阿阇黎是一個梵文詞彙,因此在中文中并無近義詞或反義詞與之對應。 希望這個簡短的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