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阿阇黎的意思、阿阇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阿阇黎的解釋

亦作“ 阿闍梨 ”。梵語的譯音。意譯為“軌範師”。可矯正弟子的行為,為其軌則模範,是高僧的敬稱。 唐 顔真卿 《西林寺題名》:“﹝ 西林寺 ﹞有 法真 律師,深究清浄毗尼之學,即律祖師 志恩 之上足,餘内弟 正義 之阿闍黎也。” 五代 齊己 《送譚三藏入京》詩:“阿闍梨與佛身同,灌頂難施利濟功。” 宋 蘇轼 《十6*6*大阿羅漢頌》:“月明星稀,孰在孰亡。煌煌東方,惟有啟明。咨爾上座,及阿闍梨。代佛出世,惟大弟子。” 範文瀾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密教﹞這些規範,必需經阿闍梨(闍音shē,傳法師)傳授。” 奚侗 《辛亥歲暮雜詩》:“八國垂涎舍利子,西來健者又阿闍。天風吹滿羣龍起,奪得魔王佛口鬚。”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阿阇黎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阿阇黎(梵語:Ācārya),漢語音譯詞,是佛教中對具有特定資格和德行的導師或規範師的尊稱,意為“教授弟子、糾正弟子行為、堪為師範者”。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字義與核心内涵

  1. 師範之義

    指通曉戒律、精通佛法,并能指導弟子修行、傳授儀軌的僧人。據《四分律》載,阿阇黎需具備五種資格:持戒十年以上、精通經律、具慈悲心、善解弟子根器、能調伏弟子過失。

    來源:《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2. 軌範之責

    在密宗中,“阿阇黎”特指傳授密法灌頂、指導實修的上師,需經嚴格認證。其職責包括為弟子制定修行次第、監督戒律持守、授予密續傳承等。

    來源:《密宗綱要》(持松法師著)


二、宗教職能分類

佛教典籍中依據職能将阿阇黎分為五類:

  1. 出家阿阇黎:主持剃度儀式,引導弟子出家。
  2. 教授阿阇黎:傳授佛法經論與修行方法。
  3. 羯磨阿阇黎:主持僧團忏悔、授戒等儀式。
  4. 依止阿阇黎:弟子長期依止求學的導師。
  5. 講經阿阇黎:專司講經說法。

    來源:《南海寄歸内法傳》(唐·義淨著)


三、文化與社會意義

阿阇黎在佛教社會中承擔“人天師表”的角色,其權威性源于戒行清淨與實證修為。漢傳佛教寺院中,阿阇黎的任命需經僧團公議,并符合“戒臘滿十夏”等硬性要求,體現對師道傳承的嚴謹性。

來源:《中國佛教制度史》(王永會著)


參考文獻

  1.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上海醫學書局, 1922.
  2. 持松法師. 《密宗綱要》. 上海佛學書局, 1939.
  3. 義淨. 《南海寄歸内法傳》. 唐代手抄本(大正藏收錄).
  4. 王永會. 《中國佛教制度史》.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8.

網絡擴展解釋

“阿阇黎”(梵語:Ācārya)是佛教中的重要術語,其含義及用法可歸納如下:

1.詞源與基本含義

2.角色與職責

3.文化引用與擴展

4.其他用法注意

“阿阇黎”在佛教中特指德高望重、堪為楷模的導師,需通過權威經典或史料理解其核心含義。若涉及文學或成語用法,建議結合具體文本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暗花本将不伏手不遷貳差人成昏詞藝啐駡丹心疊字詩冬華翻翻飛蓬唝嗃果爾黃紙互助組匠世翦綴譏斥羁窭筋骸開口子開秋良功蓮腮麟省利惹名牽龍盤鳳舞闵悼明真靡所底止拿不出手能始湓濞窮薮乞讨蛐蟮升殿生事聖先申款示優守經訟聲桃園人通賓通明麻同邑頭腦推列讬寓頑弊網捕忘年憸佞蕭涼霄路虓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