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aste]
(2) 通常為面粉或澱粉及水的制劑,用作聯結紙張或其它物質的一種膠泥(如在書籍裝訂時)
(3) 裝在幹電池負電極附近含有電解質的糊狀或膏狀媒質
(4) 用于濕法磁性顆粒探傷的糊狀鐵磁材料細粉
糊劑是一種半固态糊狀制劑,廣泛應用于醫藥、農藥及其他工業領域。其核心特點在于含有大量粉末成分,兼具硬度高、吸水性好、油膩性低等特性。以下從不同領域進行詳細解釋:
糊劑由固态原藥、分散助劑和液态基質組成,液态基質通常為水或油性物質。根據應用場景不同,粉末含量差異較大,醫藥糊劑粉末占比可達25%-70% 。
分類與成分
作用與適應症
糊劑可吸收膿性分泌物,且因粉末孔隙結構不影響皮膚排洩,適用于亞急性皮炎、濕疹、結痂或輕度滲出性皮膚病。
糊劑的核心優勢在于多孔吸濕性和低油膩感,使其在皮膚保護、工業粘合等領域發揮獨特作用。如需完整信息,可參考搜狗百科、中醫制劑等權威來源。
糊劑是指一種粘合材料,它可以把不同的材料黏結在一起。糊劑通常是一種粘性較強的物質,可以用于黏貼紙張、布料、木材、石頭等。在制作手工作品、搭建模型或修複物品時,糊劑是非常常用的工具。
糊劑的拆分部首是米(米飯的米)和糸(紅色繩子的糸),屬于左右結構的漢字。它的筆畫數為15畫。
糊劑的詞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起初是指一種用來糊合裝訂書籍的黏合劑。漢字的繁體字形為「糊劑」。
在古代,糊劑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字形為「麮」,在上面加了一個刀旁。這個刀旁表示糊劑最初是用刀子糊合書籍的。
1. 請使用糊劑把這兩張紙黏在一起。
2. 我們可以用糊劑來修複這個破損的陶瓷。
3. 小明正在用糊劑制作一個模型飛機。
糊劑常常和其他詞彙搭配使用,例如:
1. 木工糊劑
2. 橡膠糊劑
3. 瓷磚糊劑
4. 藍膠糊劑
近義詞:膠水、黏合劑
反義詞:分離劑、溶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