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僭號的意思、僭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僭號的解釋

(1).冒用帝王的稱號。《漢書·揚雄傳下》:“諸儒或譏以為 雄 非聖人而作經,猶 春秋 吳 楚 之君僭號稱王,蓋誅絶之罪也。”《文選·陳琳<檄吳将校部曲文>》:“逆賊 宋建 ,僭號 河首 ,同惡相救,并為脣齒。” 李善 注引《魏志》:“初, 隴西 宋建 ,自稱 河首 平漢王 。”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四:“裡中有峻嶺,號曰 王嶺 ,相傳 彭玗 反于 吉州 ,僭號稱王, 南唐 遣兵征之, 彭玗 數敗,遂退保於此以死守。”《三國演義》第九八回:“ 孫權 不久必将僭號稱尊,如稱尊號,恐陛下伐之,定先入寇也,臣故欲以兵待之。” 清 俞正爕 《癸巳類稿·台灣府屬渡口考》:“ 朱一貴 以 康熙 六十年四月僭號 永和 。”

(2).超越本分的封號。《漢書·師丹傳》:“故 定陶太後 造稱僭號,甚悖義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僭號”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iàn hào,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釋:

一、基本定義

指擅自冒用他人的名號、頭銜或地位,尤其是超越自身身份或權力範圍的行為。這種行為通常被視為不道德或違反正統禮法。


二、具體含義

  1. 冒用帝王稱號
    常見于曆史語境,如諸侯或權臣未經授權自稱皇帝或使用帝王專屬稱號。例如《漢書》提到“僭號稱王”,三國時期袁術在壽春自稱皇帝即屬此類。

  2. 超越本分的封號
    指封號或頭銜超出自身等級,如漢代定陶太後被批評“造稱僭號”。


三、曆史與典故


四、相關詞語


五、現代引申

現也可比喻職場或社會中越權、冒充身份的行為,如普通員工擅自使用高管頭銜謀利。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案例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書》《三國志》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僭號》的意思

《僭號》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私自冒用别人的身份、地位或稱號。

拆分部首和筆畫

《僭號》的拆分部首是“人”和“八”,其中“人”是部首,“八”是偏旁。它共有13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僭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僭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僭號」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例如在古籍中可能出現「僭號」、「僭號」等寫法。

例句

1. 他竟然敢僭號稱王,這真是膽大包天!

2. 不要因為一時的功名而做出僭號的行為。

組詞

1. 僭取:私自取得他人的東西。

2. 盜號:竊取他人的賬號或身份。

3. 假冒:僞裝成别人的樣子或冒用别人的身份。

近義詞

1. 冒號:冒用别人的稱號或地位。

2. 僞造:制作假的證件或文件。

3. 欺騙:用欺詐手段達到某種目的。

反義詞

1. 真實:真實無誤,不存在僞裝或冒用。

2. 公正:公正無私,不違反法律法規。

3. 正當:合乎正當程式或法律規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