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自讯问、查究。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淳化 中,著作 孙崇諫 陷北归, 太宗 召见,面詰虏庭事, 崇諫 备奏 唐河 之役,上始尽知。”《宋史·王景传》:“起身行伍,素无智略,临政不尚刻削,民有讼必面詰之。”
面诘(miàn jié)是一个汉语书面用语,其核心含义为“当面质问或追问”。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该词由“面”和“诘”两个语素构成:“面”指直接面对的行为状态,“诘”源自《说文解字》中“问也”的释义,特指带有责难性质的追问。
从构词法分析,该词属于动宾结构复合词,常见于正式场合的文言表述。例如在《资治通鉴·唐纪》中记载:“宰相面诘其过”,即描述官员当庭对质的情形。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或司法文书领域,如《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收录的用法“面诘证人证词真实性”,体现其作为法律术语的专业性。
在语义演变层面,该词自汉代起便载于典籍,《汉书·王莽传》中“遣使面诘”的用例,表明其最初用于外交交涉场景。清代《日知录》注疏进一步明确其包含“不容回避的当面对质”这一语义特征。当代权威辞书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仍将其列为正式书面用语,标注为“动词,属书面语体”。
“面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得出:
“面诘”指面对面地质问或质询,通常带有严肃、正式的语境,用于质疑、追究他人行为或言论的真实性或合理性。
词源与构成
使用场景
近义词与反义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宋史》或宋代笔记《玉壶清话》。
安阳市百鍊刚饱识倍贰崩损嘈闲白夹车音踹腿儿待东单孔目悼慑邓山顶门一针定质动火放钱凡医风量分子物理学附国府佐改过不吝公认光驾鼓龙胡贺雀花露煇燿活饥荒犟牛筋剪剔基层禁仓惊噪噤咽开球楷正可乘之机冷意燎烟流芳千古俪札鸾台名垂后世乾槁奇峭弃同即异啓祯如蚁慕膻杉板子水栗谈论风生通舟万事亨通汙浊湘东一目显象管骁壶些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