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自讯问、查究。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淳化 中,著作 孙崇諫 陷北归, 太宗 召见,面詰虏庭事, 崇諫 备奏 唐河 之役,上始尽知。”《宋史·王景传》:“起身行伍,素无智略,临政不尚刻削,民有讼必面詰之。”
“面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得出:
“面诘”指面对面地质问或质询,通常带有严肃、正式的语境,用于质疑、追究他人行为或言论的真实性或合理性。
词源与构成
使用场景
近义词与反义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宋史》或宋代笔记《玉壶清话》。
面诘是指面对面的质问或审问。通过对被质问者的追问和探索,以弄清事实真相或寻找答案。
面诘的部首是面(miàn),拆分后的笔画数为15画。
面诘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用于描述官府以审讯、质问的方式调查案件。
在繁体字中,面诘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面詰」。
古代汉字对面诘有着不同的写法,如「面詰」、「面辱」、「面讯」等。这些写法都表达了质问和审讯的意思。
1. 调查人员对嫌疑人进行了一整天的面诘,最终揭开了案件的真相。
2. 律师将在庭审中对证人进行面诘,以揭示证词中的矛盾。
- 面对面:指两人直接面对面地相对
- 诘问:质问,以期获得答案或揭示真相
- 面目: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相貌或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形象
质询、盘问、追问、追根究底、探寻
答理、答应、回答、承认、交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