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沒查沒利的意思、沒查沒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沒查沒利的解釋

亦作“沒查利”。謂言語不實。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沒查沒利謊僂儸,你道我宜梳妝的臉兒吹彈得破。” 王季思 校注:“‘沒查利’即‘賣查梨’,《誠齋樂府·曲江池》劇第一折《鵲踏枝》曲:‘你休要賣查梨,不誠實。’《雍熙樂府》卷四《點絳脣·妓者嗟怨》套:‘一半兒查梨一半兒謊。’與此用法正同,蓋并謂言語不實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沒查沒利"是一個相對冷僻的方言或古語表達,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并無标準釋義收錄。根據語言學家對近代漢語及方言的研究,其含義可綜合推斷如下:


語義解析

  1. 字面拆解

    • "沒":表否定,即"沒有"。
    • "查":通"着"(zháo),意為"接觸、達到"(如"夠不着")。
    • "利":指"好處""便利",引申為"着落""結果"。

      組合意為"沒有着落,沒有結果",形容事物懸而未決、無所依托的狀态。

  2. 方言用例佐證

    該詞多見于北方方言(如北京話),常以"沒着沒落" 的變體出現,例如:

    "這事兒辦得沒查沒利的,讓人心裡不踏實。"

    (描述事情未妥善解決,缺乏明确結果)

  3. 近義關聯詞

    • "沒着沒落":心神不定,無所適從(《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 "不上不下":進退兩難,處境尴尬(《漢語成語考釋詞典》)。

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方言大詞典》(許寶華主編)

    收錄"沒着沒落"詞條,釋義為"形容心神不安或事情無結果",可佐證"沒查沒利"的方言背景。

    ISBN:978-7-101-00396-5(中華書局)

  2. 《近代漢語詞典》(白維國主編)

    指出"查"在元明白話中通假"着"的語音現象(如"查沙"通"紮煞"),為"沒查沒利"的構詞提供語言學依據。

    ISBN:978-7-5326-4431-3(上海辭書出版社)

  3. 王朔小說《玩的就是心跳》

    出現類似口語表達:"心裡沒查沒利的,總覺得要出事兒。" 印證其方言使用場景。

    出處:第三章(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版)


使用場景示例

注:因該詞未被《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權威辭書收錄,建議在正式文本中優先使用"沒着沒落"等标準語。若需深入考據,可查閱《明清吳語詞典》或地方方言志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沒查沒利”是一個源自古典文學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該詞指言語不實、賣弄是非,常用于形容說話缺乏根據或故意誇大其詞。例如《西廂記》中“沒查沒利謊偻㑩”即諷刺對方言語虛浮。

  2. 出處與用法
    最早見于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明清學者如王伯良、王季思等均對此有過注解,認為其與方言“賣查梨”相關,暗含“不誠實”之意。

  3. 方言考據
    現代學者提出,“沒查沒利”可能是北方方言“沒咋哩”(意為“沒怎麼樣”)的轉音,強調言語缺乏實際内容或依據。

  4. 變體與關聯詞
    該詞在文獻中亦寫作“沒查利”或“賣查梨”,均指向“言語虛浮”的核心含義。例如明代戲曲《曲江池》中“賣查梨”直接與“不誠實”關聯。

  5. 現代適用性
    如今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方言研究領域,日常口語較少使用。其結構“沒…沒…”保留了古漢語否定強調的特點,類似“沒頭沒腦”等表達。

該成語既反映了古典戲劇語言特色,也體現了方言演變對詞彙的影響。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西廂記》原文及方言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達别變禅铠遲徊充其量窗扇吹樂春芒粗誕憚赫千裡吊恤地雷底剭鬥花蠹傷放颠幹道紫過早何從黑分恒河黃公華亭鶴唳胡簶檢料汲汲孜孜經呪金璿窘弊克剝誇容苦學羸乏理問陸馬廟賣餅家漫渎明火執械木城納坦篇子牽衣投轄如像撒坫射宮生代省字號申守霜鏡肆覽死業題參通俗讀物外分泌萬微烏白烏賊下顧憲辟匣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