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達的意思、八達的詳細解釋
八達的解釋
(1).道路八面相通。《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八達謂之崇期。” 郭璞 注:“四道交出。”
(2).亦作“ 八闥 ”。八牖。《文選·張衡<東京賦>》:“複廟重屋,八達九房。” 李善 注:“《大戴禮》曰:‘明堂九室而有八牖。’然九室則九房也,八牖,八達也。” 晉 摯虞 《槐賦》:“開明過於八闥兮,重陰踰乎九房。”
(3). 三國 魏 司馬懿 字 仲達 ,兄弟七人都以“達”為字,故時號為八達。見《晉書·安平獻王孚傳》。
(4).稱 三國 魏 諸葛誕 等八位聞達之士。《三國志·魏志·諸葛誕傳》“ 明帝 惡之,免 誕 官” 裴松之 注引《世語》:“是時,當時俊士散騎尚侍 夏侯玄 、尚書 諸葛誕 、 鄧颺 之徒,共相題表,以 玄 疇 四人為四聰, 誕 備 八人為八達。”
(5).稱 晉 胡毋輔之 、 謝鲲 等八位放達之士。《晉書·光逸傳》:“﹝ 逸 ﹞初至,屬 輔之 與 謝鯤 阮放 畢卓 羊曼 桓彜 阮孚 散髮裸裎,閉室酣飲已累日。 逸 将排戶入,守者不聽, 逸 便於戶外脫衣露頭於狗竇中窺之而大叫……時人謂之八達。”
詞語分解
- 八的解釋 八 ā 數名,七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種基本圖形)。 筆畫數:; 部首:八; 筆順編號:
- 達的解釋 達 (達) á 通:四通八達。達德(通行天下的美德)。達人。達士(達人)。 通曉:洞達。練達。 遍,全面: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不計個人的得失)。 到:到達。抵達。通宵達旦。 實現:目的已達。
專業解析
“八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作為典故或成語“四通八達”的組成部分出現。其核心含義圍繞“通達無阻”展開,具體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
本義:道路系統
- 釋義: 指通向四面八方的道路,或道路網絡暢通無阻。
- 來源依據: 此義項源自古代對理想交通狀況的描述。東漢·趙晔《吳越春秋·阖闾内傳》有“築小城,周十裡,陵門三。不開東面者,欲以絕越明也。立阊門者,以象天門通阊阖風也。立蛇門者,以象地戶也。阖闾欲西破楚,楚在西北,故立阊門以通天氣,因複名之破楚門。欲東并大越,越在東南,故立蛇門以制敵國。吳在辰,其位龍也,故小城南門上反羽為兩鲵鱙以象龍角。越在巳地,其位蛇也,故南大門上有木蛇,北向首内,示越屬于吳也。” 雖未直接出現“八達”,但體現了對城門、道路象征意義的重視,為後世“八達”指代四通八達的道路系統提供了文化背景。
- 引申: 形容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可通往各個方向。
-
引申義:人物稱號
- 釋義: 特指魏晉時期(主要是西晉)以放達不羁、好清談著稱的八位名士,即“八達”。
- 來源依據: 此義項有明确曆史記載。東晉·孫盛《晉陽秋》(已佚,部分内容見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注引)記載:“(阮)鹹與(阮)籍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富而南阮貧。七月七日,北阮盛曬衣服,皆錦绮粲目。鹹以竿挂大布犢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複爾耳!’” 雖未列全八人,但阮鹹是“八達”成員之一。更明确的記載見于《晉書》等後世史書。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注引《晉陽秋》曰:“(光逸)初為博昌小吏,後為門亭長。時州辟部從事,不行。尋為太傅參軍。避亂渡江,複為州從事。與謝鲲、阮放、畢卓、羊曼、桓彜、阮孚、胡毋輔之等散發裸裎,閉室酣飲已累日。逸将排戶入,守者不聽,逸便于戶外脫衣露頭于狗窦中窺之而大叫。輔之驚曰:‘他人決不能爾,必我孟祖也。’遽呼入,遂與飲,不舍晝夜。時人謂之八達。” 這裡明确列出了“八達”的成員:光逸(孟祖)、謝鲲、阮放、畢卓、羊曼、桓彜、阮孚、胡毋輔之。他們以行為狂放、不拘禮法、縱酒清談而聞名。
- 特點: 此“八達”群體是特定曆史時期的産物,反映了魏晉玄學盛行下部分士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常與稍早的“竹林七賢”相提并論,但行為更為極端。
-
固化于成語
- 釋義: “八達”在現代漢語中最主要的留存形式是成語“四通八達”。
- 來源依據: 成語“四通八達”源遠流長。《子華子·晏子問黨》:“且齊之為國也,表海而負嵎,輪廣隈澳,其塗之所出,四通而八達,遊士之所湊也。” 明确使用了“四通八達”形容道路暢通無阻。此成語沿用至今,是“八達”含義最廣為人知的載體。
- 含義: 形容交通極其便利,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也比喻事物貫通融會,毫無阻礙。
“八達”一詞的核心在于“達”,即暢通、到達。其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
- 指道路網絡時,意為四面八方皆暢通無阻。
- 指曆史人物時,特指西晉時期以光逸、胡毋輔之等為代表的八位放達名士。
- 在現代漢語中,主要保留在成語“四通八達”中,形容交通便利或事物貫通。
網絡擴展解釋
“八達”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
道路八面相通
指交通極為便利的四面通達之路,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爾雅·釋宮》提到“八達謂之崇期”,意為多條道路交彙處。現代用法如“四通八達”,形容交通網絡發達。
-
建築術語
指四面開窗的結構,如《東京賦》中“複廟重屋,八達九房”,描述古代明堂的八牖(窗戶)設計。
二、曆史人物代稱
-
三國魏司馬懿家族
司馬懿字仲達,其兄弟七人均以“達”為字,合稱“八達”,見于《晉書·安平獻王孚傳》。
-
三國魏諸葛誕等八名士
指諸葛誕、鄧飏等八位以才識聞名的士人,被時人并稱“八達”。
-
晉代八位放達之士
包括胡毋輔之、謝鲲等名士,以行為不拘禮法著稱。
三、現代應用
現代多用于形容交通便利或地理優勢,如“四通八達的鐵路網”。部分方言中也可代指章魚(因“八達”與“八爪”諧音)。
該詞兼具空間通達性、建築特征及曆史群體代稱三重内涵,需結合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變人部引材力馳燿椎埋狗竊粗面粉錯谔倒流德海滴溜打拉低頭東澳暖流鄂不敷時個舊市公才工市寡鹄官僚政治回觑糊口度日嘉谥叽哩旮旯憬塗科品李賀凜若秋霜林塢六章露布輪王馬幹馬馱廟堂碑甯野帕斯卡定律配當切用殑伽磬欬輕重量級侵恣秋蓮诠旨曲跼任負散弛善聽飾玩瘦伶伶霜日戍壘黍穟隨奉文殊院小跑孝裙寫搨心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