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細麻布裁制的喪服。《禮記·檀弓上》:“ 司寇惠子 之喪, 子遊 為之麻衰,牡麻絰。” 鄭玄 注:“麻衰,以吉服之布為衰。” 孔穎達 疏:“今 子遊 麻衰乃吉服,十五升,輕於弔服。” 孫希旦 集解:“士弔服疑衰,麻衰視疑衰為輕…… 子遊 以 惠子 廢適立庶,故特為輕衰重絰以譏之。”
“麻衰”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解釋,需結合具體來源分點說明:
作為成語的釋義()
讀音為「má shuāi」,由“麻”(粗糙、惡劣)和“衰”(衰敗)組成,形容人或事物處于極度衰敗的狀态。例如:“戰亂後的古城一片麻衰,昔日的繁華蕩然無存。”
古代喪服制度中的含義
指用細麻布制作的喪服,出自《禮記·檀弓上》。原文記載子遊在司寇惠子的喪禮中穿着“麻衰”,通過輕衰重絰的服飾表達對主家“廢嫡立庶”的譏諷()。此用法與古代喪葬禮儀中的等級、倫理密切相關。
語義演變差異
建議根據具體文本語境選擇釋義方向,若涉及古籍(如《禮記》)則優先采用喪服解釋,現代文學則可能偏向成語用法。
麻衰是一個常見的俚語,多用于網絡文化中,意為“非常糟糕”、“非常倒黴”等。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麻和衰,總共有16個筆畫。
麻的拆分部首是⺧,它是一種植物的名稱,用于表示麻醉或不運動的狀态。衰的拆分部首是⺣,意為衣服破舊、殘破。
麻衰這個詞最早來源于方言,後來在網絡中廣泛流傳。其繁體字為麻衰,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的略有不同,麻的古字形為頗,衰的古字形為袠。這些字形在現代漢字中已經不常用了。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這次考試真是麻衰,我沒有做到理想的成績。
2. 我昨天遇到了一連串的麻衰事情,真是倒黴透頂。
麻衰的組詞包括:"麻煩"、"麻木"、"衰落"等。其中,麻煩表示事情發生時帶來的麻煩和困擾,麻木表示無感或無法感知,衰落表示物質或精神方面的衰退。
麻衰的近義詞有:"萬分糟糕"、"極度倒黴"、"非常不幸"等。反義詞有:"順利"、"幸運"、"如願以償"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