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鹍皮的意思、鹍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鹍皮的解釋

猶鵾弦。 清 曹寅 《諸敏庵彈平調琵琶手法特妙無和之者感賦長句》:“能操北調變清鐘,前有短朱後矇鐵。二子神理苦未超,鵾皮玉撥矜兒曹。”參見“ 鵾弦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鹍皮”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詞義
    “鹍皮”指代“鹍弦”,即古代琵琶的弦。古代琵琶弦常用鹍雞(一種水鳥,一說為鳳凰類神鳥)的筋制作,故以“鹍弦”代指琵琶。而“鹍皮”可能引申為琵琶的裝飾部分,或與演奏工具相關(如玉撥)。

  2. 文學引用
    清代曹寅在《諸敏庵彈平調琵琶手法特妙無和之者感賦長句》中寫道:“鵾皮玉撥矜兒曹”,此處“鵾皮”與“玉撥”并列,可能指以鹍皮裝飾的琵琶撥子,或借代琵琶本身,用以烘托樂器的精美與演奏者的技藝。

注意:該詞釋義主要來源于古籍詩文中的孤例,且當前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标注為“極低權威性”)。如需深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全清詩》等專業文獻,或咨詢古漢語研究學者。

網絡擴展解釋二

鹍皮

鹍皮(kūn pí),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字組成:鹍和皮。

拆分部首和筆畫

鹍的部首是鳥,它有9畫;皮的部首是皮,它有5畫。

來源

鹍皮這個詞源于《莊子·養生主》:“象鹘口腹,其唯鹍鵬二物與?”後來形容生命不滅、超凡脫俗的仙鶴之羽毛,因而有了“鹍皮”的說法。

繁體

繁體字“鵾皮”也可以用來表示“鹍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鹍字的羽毛部分與今天的字形稍有不同。

例句

他的音樂才華就如同翩翩起舞的鹍皮一樣,令人陶醉。

組詞

鹍皮羽、鹍皮贈、鹍皮書。

近義詞

神鷹羽毛、仙鶴之羽。

反義詞

凡人之皮、塵世之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