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貌象的意思、貌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貌象的解釋

亦作“ 貌像 ”。形象;相貌。《莊子·達生》:“凡有貌象聲色者,皆物也。”按,《列子·黃帝》“象”作“像”。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高宗幸太學》:“ 高宗 祇謁先聖……視貌像翼翼欽慕。”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鬼神》:“光中見三仙,冠服貌像,隱隱可辨。” 柳亞子 《魯遊雜詩》:“ 鐵公祠 畔又停舟,尚有莊嚴貌象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貌象”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貌象”同“貌像”,指形象或相貌,常用于描述人或物的外在形态特征。例如《莊子·達生》中“凡有貌象聲色者,皆物也”,即通過“貌象”強調有形有聲的具體事物。

二、文獻用例

  1. 古代典籍:宋代葉紹翁《四朝聞見錄》提到“視貌像翼翼欽慕”,形容對先聖容貌的敬仰。
  2. 近現代文學:柳亞子在《魯遊雜詩》中運用該詞,延續了其書面語色彩。

三、字義分解

四、使用特點 該詞屬于書面用語,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口語中更常用“相貌”“外貌”等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貌象

貌象(mào xiàng)一詞可以指一個事物的外表、形象或樣貌。其拆分部首為豸(zhì)和象(xiàng),部首“豸”可以找到其漢字所在的部首索引位置為第465位,而部首“象”可以找到其漢字所在的部首索引位置為第152位。貌象的總筆畫數為12個。

來源和繁體

貌象一詞起源于古代漢字。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貌象的寫法為「貌相」,兩個字形非常相似,都是由5個筆畫組成。在繁體字中,貌象依然保留着「貌相」的寫法,隻是字形稍有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貌象的字形為「貌相」。它們的結構和現代寫法基本相同,隻是稍有細微的變化。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在演變的過程中經曆了多次改革和變革,才逐漸形成了今天的規範字形。

例句

1. 他的貌象給人一種成熟而穩重的印象。

2. 她的貌象與她内心的善良和溫柔相一緻。

3. 這幅畫非常逼真地描繪了貓咪的貌象。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貌似(mào sì)、貌合神離(mào hé shén lí)。

近義詞:外貌、面貌。

反義詞:本質、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