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流遁的意思、流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流遁的解釋

(1).流蕩逃遁。《莊子·外物》:“夫流遁之志,決絶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與!” 晉 葛洪 《抱樸子·刺驕》:“道化淩遲,流遁遂往。”

(2).耽樂放縱。《文選·張衡<東京賦>》:“若乃流遁忘反,放心不覺,樂而無節,後離其戚。” 薛綜 注:“言若流情放心,不自反寤,恣意所為,淫樂無禮以無節,終後卒當罹其憂禍。”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風骨》:“於是習華隨侈,流遁忘反。”

同“ 流循 ”。《淮南子·原道訓》:“天下之物莫柔弱於水……淖溺流遁,錯繆相紛而不可靡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流遁”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分解

“流”本義為水移動,《說文解字》釋“水行也”,引申為移動、變化、放縱等義;“遁”在《說文解字》中解作“遷也”,本指逃避,後衍生隱退、回避等義。二字組合構成動補結構,字面可理解為“流動而隱去”。

二、文獻義項

  1. 逃避現實

    《漢語大詞典》收錄“流遁”首義為“逃避塵世”,特指隱士避世行為。如《後漢書·逸民傳序》載“彼雖硜硜有類沽名者,然而蟬蛻嚣埃之中,自緻寰區之外,異夫飾智巧以逐浮利者乎”,其中“蟬蛻”意象與“流遁”的隱逸内涵相通(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

  2. 放縱欲望

    《古代漢語詞典》另注“流遁”含貶義用法,指放縱心性、沉溺享樂。《淮南子·本經訓》言“流遁之志,決絕之行”即批評此類行為,高誘注:“流遁,放縱也。”(參考來源:《古代漢語詞典》2014年版)

  3. 哲學概念

    在道家文獻中,“流遁”被賦予哲學含義。《莊子·外物》篇“流遁之志”與“刻意之行”對舉,成玄英疏解為“逐物忘道”的精神迷失狀态,強調對自然之道的背離(參考來源:《莊子集釋》中華書局版)。

網絡擴展解釋

“流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一、基礎釋義

  1. 流蕩逃遁
    指因逃避現實或困境而四處漂泊。例如《莊子·外物》提到“夫流遁之志,決絶之行”,強調因逃避而選擇極端行為。晉代葛洪在《抱樸子·刺驕》中也用“流遁遂往”描述因道德衰敗導緻的行為放縱。

  2. 耽樂放縱
    指沉溺享樂、行為無節制。張衡《東京賦》中“若乃流遁忘反”即批評放縱欲望而不知收斂的後果。南朝劉勰《文心雕龍·風骨》也以“流遁忘反”形容文風浮華的現象。

  3. 同“流循”
    在《淮南子·原道訓》中,“流遁”與“流循”相通,形容水流般柔順、無固定形态的狀态。


二、詞源與用法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莊子》《抱樸子》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尺杵白脯不行參官趁程乘策疵政寸有所長殚空蹈厲大受小知颠倒黑白滌暢洞了兒女花泛浮否決權服從父析子荷官田跪乳古剌水寒蛩火飯火宮椒榝狙伺狂風暴雨苦臉鸓鼠林扉驎骥犂舌獄鲈莼内廷怒張錢鋪戚舊青銅青鴨寝合嬛好卻粒悫善臞瘠屈郁柔魚撒丁島沙觜識才尊賢師說蜀魄貪險通結頽壓突戰偎瑣文王課相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