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聞一知二的意思、聞一知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聞一知二的解釋

語出《論語·公冶長》,本與聞一知十對比,謂聽到一事隻能推及兩事。後多用以形容聰明而善類推。《醒世恒言·蘇小妹三難新郎》:“又生個女兒,名曰 小妹 ,其聰明絶世無雙,真個聞一知二,問十答十。” 蔡東藩 《慈禧太後演義》第三五回:“ 西太後 贊她道:‘古人雲聞一知二,與你説了左轉,你便曉得右轉。豈不是聞一知二麼!’”參見“ 聞一知十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聞一知二是漢語中具有遞進式邏輯特征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已知的一點信息推知更多相關内容,強調思維的發散性與關聯性。以下從多個維度解析該詞:

  1. 基本釋義

    該成語屬動詞性結構,形容人思維敏捷,能夠基于單一線索展開聯想,推導出更廣泛的知識或結論。其詞義側重于“推導能力”而非單純的知識積累,常用于褒義語境,如《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多方面的道理”。

  2. 出處與典故

    出自《論語·公冶長》,記載孔子評價弟子子貢:“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此處以“聞一知二”對比“聞一知十”,既肯定子貢的聰慧,又暗含更高境界的追求,體現儒家對認知層級的哲學思考。

  3. 用法分析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描述學習能力或邏輯推理,例如:“他擅長聞一知二,從數據趨勢預判市場變化。”需注意其與“舉一反三”的差異:前者強調縱向深化推導,後者偏向橫向類比拓展(《漢語近義成語辨析》。

  4. 近義對比

    • 聞一知十:出自同源典故,喻指更高階的推導能力,如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評注“一,數之始;十,數之終”。
    • 觸類旁通:側重通過類比掌握同類知識,與“聞一知二”的遞進式推導形成互補關系(《成語源流考釋》。

引用參考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
  2. 劉殿爵《論語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1996)
  3. 王力《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2014)

網絡擴展解釋

“聞一知二”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出自《論語·公冶長》,原文為孔子評價弟子子貢(端木賜)與顔回的對比:

“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意為:子貢自謙不如顔回,顔回能“聞一知十”(聽到一點推知十件事),而自己隻能“聞一知二”。
注:原典中“聞一知二”是子貢的自謙之詞,但後世逐漸演變為褒義,強調善于舉一反三的能力。


用法與特點

  1. 褒義用法:
    多用于稱贊人思維敏捷,能通過少量信息推斷出更多結論。例如《醒世恒言》中描述蘇小妹“聞一知二,問十答十”。
  2. 對比“聞一知十”:
    原典中“聞一知二”不如“聞一知十”,但現代使用中兩者均含褒義,僅程度差異。
  3. 適用場景:
    常見于文學、教育領域,強調邏輯推理能力或教學中的啟發式引導。

例句參考


“聞一知二”源自儒家經典,最初體現謙遜态度,後演變為對敏銳思維和推理能力的褒揚。其核心在于通過有限信息觸類旁通,與“舉一反三”意義相近。

别人正在浏覽...

白花駱抱素壁隖殘編斷簡常俦馳目喘蝡醇醨純氣促急打趸兒打璜表單音詞燈草薡蕫笃素獨占鼇頭繁廣飛遁飛杭粉閣奮鬣府僚父兄鋼洋滾壩汗溝荒伧懽呼昏撒兼秋津漈吉時霁岫款悃鯪鱧鹭鸶藤露原形脈發滿清蒙面喪心鳴願貊鞨磨螘泥鳗甯戚歌偏闇剽遬喬人七搭八求仙日昳數據庫夙心挑激緯術文字交武尾小天隙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