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核實。《續資治通鑒·宋神宗熙甯八年》:“發運司體實 淮南 、 江東 ,兩 浙 米價,州縣所供米每過百萬石,減直予民,鬥錢勿過八十。”
“體實”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權威來源和用法區分:
道德品質堅實可靠(常見于傳統文化語境)
指人的内在品質真實可靠、忠厚可信,強調不做虛僞之事。這一釋義源自《論語·顔淵》的引申,如“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實踐體現。部分文獻也将其與中醫體質結合,形容精氣充足、髒腑協調的狀态(需注意此類解釋多見于非權威來源)。
調查核實(曆史文獻中的動詞用法)
作為動詞使用,意為查驗事實或數據。例如《續資治通鑒》中記載:“發運司體實淮南、江東,兩浙米價……”,體現官方對物價的核查行為。
建議根據具體語境選擇釋義,若涉及學術研究,可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續資治通鑒》原文。
體實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體”和“實”兩個字。它指的是事物的形象、質地或實際内容。
“體”字的部首是“亻”,它有七個筆畫;而“實”字的部首是“宀”,它有九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它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較為簡化。在繁體字中,“體”字的寫法為「體」,而“實”字的寫法為「實」。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代的“體”字寫作「躰」,意思仍然是指事物的形象或實際内容。古代的“實”字寫作「寔」,也表示實際或真實的意思。
1. 這個雕塑的體實非常逼真,栩栩如生。
2. 他這個人說話實在,從來不會說假話。
3. 家居實木家具更能體現出品質和實用性。
4. 做事情要注重實際,不能隻停留在空談階段。
5. 他的言談舉止體現出了他的教養和修養。
組詞:體格、體魄、實在、實際、實用、實現、實踐。
近義詞:真實、确實、确鑿、實在。
反義詞:虛幻、虛假、不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