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石窟的意思、石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石窟的解釋

(1) [grotto]∶古時一種就着山崖開鑿成的寺廟建築,内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畫和石刻等

敦煌石窟

雲崗石窟

(2) [cave]∶山岩上的洞

詳細解釋

(1).依山岩鑿成的石室。亦泛指石洞。《晉書·隱逸傳·郭瑀》:“鑿石窟而居,服柏實以輕身。”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物異》:“ 儛溪 古岸石窟有方鏡,徑丈餘。” 宋 戴複古 《光澤溪上》詩:“風林無鳥宿,石窟有龍蟠。”

(2).一種就着山勢開鑿的寺廟建築,裡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畫。著名的有 敦煌石窟 、 雲岡石窟 、 龍門石窟 等。《魏書·李崇傳》:“以臣愚量,宜罷尚方雕靡之作,頗省 永寧 土木之功,并減 瑤光 材瓦之力,兼分石窟鐫琢之勞。” 姜伯勤 《敦煌尋夢》:“現存的分四層排列的482個石窟,是五至十四世紀的沙漠中的大畫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石窟是中國古代佛教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具有深厚的宗教、曆史與藝術價值。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石窟指依山岩開鑿的石室或寺廟建築,最初為佛教徒修行與禮拜的場所。其内部通常雕刻佛像、佛教故事壁畫及石刻,部分兼具僧侶居住功能。

二、起源與發展

  1. 印度起源:石窟建築形式源于古印度,早期為僧侶修行所用,後隨佛教傳入中國。
  2. 中國化演變: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興盛推動石窟開鑿,并與本土藝術融合。例如敦煌莫高窟(前秦始建)、雲岡石窟(北魏皇家主持)等,體現了西域風格向漢化的過渡。
  3. 鼎盛與衰落:唐代為石窟藝術黃金時代,龍門石窟等作品達到技藝巅峰;宋元後逐漸式微,部分因戰亂、自然侵蝕受損。

三、地域分布與代表案例

中國石窟按地域可分為四大區域(參考宿白《中國石窟寺研究》):

  1. 新疆地區:以克孜爾石窟(3世紀始建)為代表,融合印度與中亞風格。
  2. 中原北方:包括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展現皇家工程與民族融合特色。
  3. 南方地區:如南京栖霞山石窟(5-6世紀),造像風格清秀,以無量壽佛為主。
  4. 西藏地區:拉薩藥王山摩崖造像為代表,體現藏傳佛教藝術。

四、藝術與文化價值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石窟的建造細節或藝術特色,可查閱《中國石窟寺研究》等學術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石窟詞義解釋

《石窟》一詞是指在山體中鑿成的佛教或其他宗教石刻藝術的洞窟。這些洞窟通常用于供奉佛陀或菩薩像,可以在其中舉行宗教儀式,也被視為重要的宗教遺址。

拆分部首和筆畫

石(石部)+ 穴(穴部)= 石窟。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石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易經·坤卦》中的“履霜,堅冰至”,其中“堅冰”又稱為“石窟”。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指代洞窟中的石刻藝術。

繁體

繁體字“石窟”為「石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石窟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可以用「石穴」來表示。

例句

1. 在我國,著名的石窟藝術有甯夏賀蘭山千佛洞、河南雲台山石窟等。

2. 古代的石窟雕刻精美絕倫,反映了當時的藝術水平。

組詞

石窟壁畫、石窟藝術、石窟寺、石窟造像

近義詞

石窟可以近義為石洞、石室、石龛。

反義詞

反義詞很難找到一個确切的詞彙,但可以将反義詞視為沒有刻畫或雕刻藝術的自然洞穴。例如,山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