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延年益壽。《孔子家語·五儀》:“智士仁人,将身有節,動靜以義,喜怒以時,無害其性,雖得壽焉,不亦可乎。”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三:“丹汁入井,是以飲水而得壽。”
(2).享年。 清 戴名世 《孫宜人墓志銘》:“明年,宜人得疾,遂不起,以正月二十八日卒,得壽六十有二。”
得壽是漢語中表示“獲得長壽”的動賓短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基本釋義
“得壽”指通過某種方式或條件獲得長壽,強調生命長度的延續。其中“得”為動詞,意為“獲得、取得”;“壽”為名詞,指“壽命、長壽”。該詞常見于古典文獻及現代書面語,多用于描述生命延續的祝福或客觀事實。
結構分析與用法
從構詞法看,“得壽”屬于動賓結構,強調動作與結果的關系。例如《莊子·天地》中“得壽者,形全而神不虧”,指通過修養身心達到長壽狀态。現代用法中,多用于祝願語境,如“修身養性,方能得壽”。
文化内涵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得壽”與儒家“仁者壽”、道家“養生延年”等思想關聯,隱含德行與壽命的因果關系。例如《論語·雍也》提到“知者動,仁者靜,仁者壽”,将道德修為與長壽結合,體現“得壽”的社會倫理意義。
同義詞與近義詞
“得壽”與“享壽”“延壽”含義相近,但側重不同:“享壽”強調實際享有的壽命(如“享壽八十”);“延壽”側重人為延長壽命(如“醫藥延壽”),而“得壽”更突出自然獲得或修為促成的結果。
參考資料:
“得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延年益壽
指通過修身養性或特定方式延長壽命。例如:
享年
用于描述某人去世時的年齡。例如:
若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釋義來源。
阿郎鞍鼻傲死白亮亮避壽不等部阙不準菜油常禁朝行徹卷吃重唇音雛稚詞首地域分工放堂泛應曲當匪荒風警富說附疣個中人詭誕不經衮黼衮然亨會槐棘姬公禁發計算機疾置疴禍狼堠列岸淩遲買閑錢靡蓱密寫暮末目染耳濡女戎槃琴千裡鏡前載輕孤山寨繩法繩違史不絶書時隙豎篴摅思綏馭天函鐵翼退槽五行相克鮮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