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灌口二郎的意思、灌口二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灌口二郎的解釋

也稱二郎神。相傳 秦 時 李冰 及其次子曾在 灌口 開 離堆 ,鎖孽龍,有德于 蜀 人, 蜀 人因此建廟祭祀,奉之為神靈。後演變為小說,戲劇中的神話人物。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五:“有方外士,為言 蜀 道 永康軍 城外 崇德廟 ,乃祠 李太守 父子也。太守名 冰 , 秦 時人,嘗守其地。有龍為孽,太守捕之,且鑿崖中斷,分江水一派入 永康 ,鎖孽龍於 離堆 之下。有功於 蜀 人,至今德之,祠祭甚盛……號曰 灌口二郎 。”《朱子語類》卷三:“ 蜀 中 灌口二郎廟 ,當初是 李冰 因開 離堆 有功,立廟。今來現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出來。”《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好似那 灌口二郎 離寶殿。”亦省稱“ 灌口 ”。 宋 洪邁 《夷堅支丁志·永康太守》:“ 永康軍 崇德廟 ,乃 灌口 神祠。”《武王伐纣平話》卷上:“其太子生得相貌堂堂,渾如 灌口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灌口二郎”是源于中國四川地區的神話人物,其含義與演變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灌口二郎即民間信仰中的二郎神,起源于四川灌縣(今都江堰市),因當地古稱“灌江口”而得名。其形象與治水功績密切相關,被視為護佑蜀地的水神。

二、曆史淵源

  1. 李冰父子傳說
    戰國時期蜀郡太守李冰與其次子(李二郎)主持修建都江堰,制服岷江孽龍,蜀人為感念其功績建廟祭祀。北宋文獻《古今集記》首次記載李二郎協助治水的故事。

  2. 信仰演變

    • 唐代:已有“二郎神”“灌口神”等稱呼,但未明确與李冰次子關聯。
    • 宋代:道教與朝廷推動下,二郎神被納入官方祭祀體系,功能擴展至驅邪、護國等。
    • 明清:文學作品中逐漸與楊戬(楊二郎)形象融合,形成《西遊記》《封神演義》中的經典形象。

三、文化内涵

四、其他解釋

部分文獻提及“灌口二郎”作為成語,形容口才出衆之人,但此用法流傳度較低,主流仍指向神話人物。

灌口二郎的核心含義是源于都江堰治水傳說的神化英雄,其形象隨曆史與文學不斷豐富,最終成為兼具地域守護神與道教神祇屬性的文化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二

《灌口二郎》的意思:

《灌口二郎》是一種流行的網絡用語,常用于形容人吃貨、愛吃、能吃,特别是吃面條的人。這個詞語源于中國人對面條文化的熱愛,也代表了人們對美食的追求和喜愛。

拆分部首和筆畫:

《灌口二郎》的偏旁部首是“火”和“示”,筆畫數為13畫。

來源:

《灌口二郎》這個詞源于中國四川地方的方言,原意是“大口吃東西”,後來逐漸演變成形容愛吃面條的人。這個詞在網絡上傳播後,迅速走紅,成為了新的網絡流行詞彙。

繁體:

《灌口二郎》的繁體字為「灌口二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灌口二郎》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由于沒有特定的古代文字記錄,因此對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無法給出确切的答案。

例句:

1. 他真是個灌口二郎,每次吃面條都能吃一個碗。
2. 我那個朋友是灌口二郎,吃東西可不得了。

組詞:

灌口、二郎

近義詞:

吃貨、胃口大、能吃

反義詞:

挑食、胃口小、不愛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