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業,偉績。《書·洛诰》:“王命予來,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 武王 ,弘朕恭。” 孔 傳:“於汝大業之父 武王 ,大使我恭奉其道。” 漢 王符 《潛夫論·贊學》:“凡欲顯勳績、揚光烈者,莫良於學矣。”《明史·餘煌傳》:“請謚,則當思先帝光烈未昭。” 郭沫若 《十年建國增徽識》詩:“最高光烈歸於黨,領導群倫有紀綱。”
“光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古代典籍
近現代引用
“光烈”是帶有褒義的書面詞彙,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正式場合,強調功績的宏偉與傳承性。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參考《書經》《明史》等典籍。
光烈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字面意思是光輝燦爛。
光烈的拆分部首是"光"和"烈",分别屬于陽部和火部。
光烈的筆畫分别是"光"字的6畫,"烈"字的11畫。
光烈一詞的來源比較普遍,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和曆史記載。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光烈通常用來形容光芒四射、光彩照人的景象,也可用來贊美英勇、威嚴的人物。
在繁體中,光烈的寫法與簡體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光烈的字形并未發生明顯的變化。
以下是光烈的例句:
1. 他們的婚禮在這片光烈的陽光下進行,仿佛給整個世界注入了活力。
2. 王将軍為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為光烈的英雄。
光烈的組詞:
1. 烈光:指火焰旺盛、明亮熾烈的光芒。
2. 光彩照人:指某人形象光輝照人,給人一種好的印象。
3. 輝煌燦爛:形容光明耀眼、壯麗繁榮的景象。
光烈的近義詞:
1. 光芒四射:形容光線明亮,四處輻射。
2. 光輝奪目:形容光線明亮,耀眼奪目。
3. 光彩照人:形容人的形象光亮明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光烈的反義詞:
1. 暗淡無光:形容光線昏暗,沒有亮度。
2. 黯然失色:形容某人或某物在比較中顯得遜色或不起眼。
3. 暗淡無華:形容某物黯淡無光,沒有光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