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錯明的意思、錯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錯明的解釋

交相輝映。 清 魏源 《默觚上·學篇十二》:“豈知大人殊途共歸,百慮一緻,無不代行而錯明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錯明是古漢語中表示拂曉時分的特定時間概念,指黑夜與白晝交替、曙光初現的時刻。以下從詞典學角度分項解析:

一、基本釋義

“錯明”由“錯”(交錯、更替)與“明”(光明、白晝)複合而成,字面意為“晝夜更替時的微光”。其核心語義聚焦于日出前天色由暗轉明的過渡階段,與“黎明”“拂曉”同義。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二、典籍出處考證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王莽傳》:“乃壬午餔時,有列風雷雨發屋折木之變,予甚弁焉,予甚栗焉,予甚恐焉。伏念一旬,迷乃解矣……其謹漏刻以應錯明,勿以執事廢。”

此處“錯明”指通過計時儀器(漏刻)校準時間以迎接黎明,印證其時間屬性。

來源:班固《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1962年。

三、詞義演變與使用特征

  1. 時間精确性

    在漢代文獻中,“錯明”特指夜漏将盡、晨光初透的臨界點,比“平旦”“日出”更強調晝夜交替的瞬時性。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

  2. 文化隱喻

    古人将自然時序與人倫秩序相聯,“錯明”暗喻秩序更疊或局勢轉機,如《漢書》中王莽借天象喻示政治變革。

    來源:許結《中國文化史導論》,商務印書館,2003年。

四、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僅見于古籍研究或曆史文學創作,其語義功能被“黎明”“破曉”等替代。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網絡擴展解釋

“錯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交相輝映”,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不同事物或現象相互映襯、共同煥發光彩,形成和諧美感。例如清代魏源在《默觚上·學篇十二》中寫道:“豈知大人殊途共歸,百慮一緻,無不代行而錯明乎?”,此處用“錯明”表達不同思想或行為最終相互輝映的哲學意境。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哲理性描述,強調多元共存、互補共生的關系。例如:

詞源與争議

補充說明

“錯”在此處取“交錯”之意,“明”指“明亮”,二字組合後通過引申表達動态的輝映關系。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中。

别人正在浏覽...

崩薨不得已楚弓遺影淳龐倒殖等子得其所釘鈴凍雀杜絕坊長飛梯風馳蜂狂佛扃鬼國石貴損悍婦橫匾紅青蝗螟踐辱醮儀極丑接鄰九年之蓄卷須嵁岩寬宏懶怠良謹履絇南柯惱躁碾碎鳥曆偏航魄心蒲鴿妾婦之道七廟侵毀窮兇阮囊剩男十二衣使家疏棄桃橛踏豬車惕栗陁羅尼完書文章魁首下服鄉人小尼鞋丬徙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