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毛難族的意思、毛難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毛難族的解釋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 ********* 的舊稱。參見“ *********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毛難族”是毛南族的舊稱,這一名稱的演變與民族曆史、居住環境及社會發展密切相關。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曆史演變
    毛難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廣西環江、貴州等地。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更名為“毛南族”。舊稱“毛難”源于其艱苦的生存環境,意為“受苦受難的民族”,反映了早期因山高水缺、交通閉塞導緻的生活困境。

  2. 名稱變遷的社會背景

    • 舊稱由來:毛南族自稱“阿難”“哀南”(意為“本地人”),但曆史上因居住條件惡劣,外界稱其為“毛難族”。
    • 更名意義:1986年的更名不僅去除了“苦難”标籤,更體現了國家對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扶貧政策的成效。隨着基礎設施改善和精準扶貧推進,毛南族于2020年實現整族脫貧,生活水平顯著提升。
  3. 語言與文化特色
    毛南族使用毛南語(屬漢藏語系),擁有獨特的傩文化、花竹帽編織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其傳統節日“分龍節”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

  4. 現狀與分布
    目前全國毛南族人口約10萬,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是主要聚居區。貴州的毛南族則有“哎繞”“印吞”等自稱,形成多元文化分支。

通過名稱變遷可看出,毛南族從“苦難”到“新生”的曆程,是國家民族政策與地方發展結合的縮影。如需進一步了解民族習俗或脫貧案例,可參考新華網等權威報道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毛難族》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毛難族》是一個漢語詞彙,用來指代一個特定的族群。它是由兩個字組成的,分别是“毛”和“難族”。這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義,通常用來描述特定地區的居民或特定的民族群體。

拆分部首和筆畫

《毛難族》這個詞的第一個字“毛”是由“毛”字的部首組成,它的拼音是“máo”,具有6劃;第二個字“難”是由“阝”部和“隹”部組成,它的拼音是“nán”,具有10劃;最後一個字“族”由“百”部組成,它的拼音是“zú”,具有6劃。

來源

《毛難族》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毛難族是雲南省特有的一個少數民族,他們居住在雲南省北部的毛難山區,因此得名。在民族分類上,毛難族屬于彜族的一個支系,與當地的彜族人民有着密切的關系。

繁體

《毛難族》是《毛難族》的繁體字寫法。在繁體字中,第一個字“毛”多了一個多餘的橫,第二個字“難”則使用了更多的部首和筆畫來表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書寫中,對于《毛難族》這個詞的字形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保留了原有的意義。不同的曆史階段和書法風格可能會對字形進行微調,但整體上字義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例句

1. 他是雲南省毛難族的一員,非常自豪能夠傳承自己的民族文化。

2. 毛難族的傳統服飾非常華麗,每一件衣物上都繡滿了精美的圖案。

3. 這次旅行讓我有機會與毛難族的人民近距離接觸,了解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和習俗。

組詞

1. 毛難山區

2. 毛難族人民

3. 毛難族語言

4. 毛難族文化

近義詞

1. 彜族

2. 雲南少數民族

3. 難民

4. 民族

反義詞

1. 漢族

2. 藏族

3. 少數民族

4. 本地居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