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鼠李的别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鼠李》:“鼠李方音亦作楮李,未詳名義。可以染緑,故俗稱皂李及烏巢。”
“楮李”是一個植物學名詞,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可綜合多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詞義
楮李是鼠李的别名。這一名稱源自方言或古稱,最早見于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書中提到:“鼠李方音亦作楮李,未詳名義。可以染綠,故俗稱皂李及烏巢。”。
植物特征
相關名稱與延伸
“楮李”是鼠李的古稱或方言名稱,兼具實用與藥用價值。若需進一步了解鼠李的植物分類或藥用記載,可參考《本草綱目》等典籍。
詞義:《楮李》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的友誼、親密關系,也有可能指代植物楮和李。
拆分部首和筆畫:《楮李》由木部首和各自的其他部首組成。其中,“楮”由木字旁和者字最少兩筆的部首構成,共有10筆;“李”由木字旁和裡字底變形而來,共有7筆。
來源:《楮李》在古代文獻中的使用頻率相對較低,一些古代辭書也沒有細緻解釋其詞義。因此,關于該詞的詳細來源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繁體:《楮李》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楮李」。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楮的形狀更接近于現代繁體字「楮」的寫法,李字維持了較為穩定的形态。
例句:1. 我們的友誼深如楮李,長久以來一直如一對摯友。
2. 他們之間的關系像楮李般緊密無間。
組詞:楮李合體、才子佳人、同甘共苦、情同手足
近義詞:合縱連橫、同仇敵忾、情同手足
反義詞:水火不容、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