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真的意思、四真的詳細解釋
四真的解釋
(1).四位真人。指 莊子 ( 南華真人 )、 文子 ( 通玄真人 )、 列子 ( 沖虛真人 )、 庚桑子 ( 洞靈真人 )。
(2).指 宋 嘉祐 時有聲望的四個大臣。 宋 洪邁 《容齋五筆·嘉祐四真》:“ 嘉祐 中 富韓公 為宰相, 歐陽公 在翰林, 包孝肅公 為禦史中丞, 胡翼之 侍講在太學,皆極天下之望。一時士大夫相語曰:‘ 富公 真宰相, 歐陽永叔 真翰林學士, 包老 真中丞, 胡公 真先生。’遂有四真之目。”
詞語分解
- 四的解釋 四 ì 數名,三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肆”代):四方。四邊。四序(即“四季”)。四體(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隸、篆四種字體)。四庫(古籍經、史、子、集四部的代稱。亦稱“四部”)。四君子
- 真的解釋 真 ē 與客觀事實相符合,與“假”、“僞”相對:真誠。真谛。真摯。真心。逼真。認真。真才實學。真知灼見。 确實,的确:真好。真正。真切。 清楚,顯明:看得真。咬字很真。 本性,本原:純真。天真。 人的
專業解析
"四真"在漢語中屬于較為專業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可指以下兩方面:
一、 指道家修煉中達到極高境界的四位真人(核心含義)
- 釋義: "四真"特指道教傳說中的四位得道真人,他們代表了修道者所能達到的至高境界或成就。這四位真人通常指:
- 莊子: 被尊為南華真人。
- 列子: 被尊為沖虛真人。
- 文子: 被尊為通玄真人。
- 庚桑子(或作亢倉子): 被尊為洞靈真人。
- 來源依據: 此釋義源于道教典籍和曆史記載。唐玄宗李隆基曾诏封莊子、列子、文子、庚桑子(亢倉子)分别為南華真人、沖虛真人、通玄真人、洞靈真人,合稱"四真人"或"四真"。此說在道教史和古籍研究中被廣泛認可。
- 參考來源: 《舊唐書·禮儀志》、《唐會要》、道教神仙譜系研究文獻(如《中國道教史》、《道教神仙信仰》等)。
- 用法: 常用于道教文化、哲學思想史、古籍研究等領域,指代這四位被神化的道家代表人物及其代表的境界。例如:"道家尊崇'四真',奉為圭臬。"
二、 泛指四種真理、真谛或真實(引申含義)
- 釋義: "四真"亦可抽象地理解為四種根本的真理、真實不虛的道理或本質。此含義較為寬泛,需結合具體語境确定所指的四種具體内容。
- 來源依據: 此釋義是"四"(表示數量)與"真"(真實、真理)組合而成的字面意義引申。在不同領域或文本中,可能指代不同的四種"真",例如:
- 在佛教哲學中,可能指"四聖谛"(苦、集、滅、道)。
- 在認識論中,可能指某種分類下的四種真實。
- 在文學或日常語言中,可能指作者或說話者認為至關重要的四種真實情況或道理。
- 用法: 此用法相對少見且語境依賴性強。例如:"他曆經滄桑,終悟人生'四真'。"
"四真"最核心、最權威的含義是指道教尊奉的莊子(南華真人)、列子(沖虛真人)、文子(通玄真人)、庚桑子(洞靈真人)這四位真人。其次,它也可以作為一個泛指詞組,表示四種真理或真實,但後者的具體所指需依據上下文确定。在學術和文化讨論中提及"四真",通常指前者。
網絡擴展解釋
“四真”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主要釋義,具體如下:
一、指四位道教真人
這四位真人分别是:
- 莊子(南華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張順應自然,思想見于《莊子》。
- 文子(通玄真人):相傳為老子弟子,著有《文子》,融合儒道思想。
- 列子(沖虛真人):戰國思想家,主張虛靜無為,代表作為《列子》。
- 庚桑子(洞靈真人):老子門生,其思想記錄于《庚桑子》。
二、指宋代四位名臣
北宋嘉祐年間,四位德高望重的大臣被并稱“四真”:
- 富弼(富韓公):時任宰相,以治國才能著稱。
- 歐陽修(歐陽永叔):翰林學士,文壇領袖,推動古文運動。
- 包拯(包孝肅公):禦史中丞,以清廉剛正聞名。
- 胡瑗(胡翼之):太學侍講,教育家,提倡“明體達用”。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四真”可形容人言行真實、品質高尚(如),但此用法多見于現代引申義,傳統文獻中更側重前兩類釋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代洪邁《容齋五筆·嘉祐四真》。
别人正在浏覽...
愛親做親白瓜北山羊裱褙畢雨箕風不嘗朝處疵慝爨火大辂地殼運動斷服督檢多災多難法派奉節該涉廣土漢緒黑虎鴻案黃河水清環護回歌溷圊火虞吉亨羁宦祲怪訣行磕塔柯條昆友曆訪理該龍母攏撚攣綴路菜賣劍買琴蒙瞶南粵旁澤貧屬貧屋皮重婆心普度群生傾家竭産齊蹤稔收山高路陡膻行試陣天際真人體二停積顯赫人物纖殺效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