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觌的意思、朝觌的詳細解釋
朝觌的解釋
早晨出現。《左傳·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西陸朝覿而出之。” 杜預 注:“春分之中,奎星朝見東方。”《國語·周語中》:“火朝覿矣。” 韋昭 注:“火,心星也。覿,見也……朝見,謂夏正十月晨見於辰。”
詞語分解
- 朝的解釋 朝 ā 早晨:朝陽。朝晖。朝暮。朝霞。朝氣。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複無常)。 日,天:今朝。明朝。 晨夕野暮 朝 á 向着,對着:朝向。朝前。朝陽。坐北朝南。 封建時代臣見君;亦指宗教徒
- 觌的解釋 觌 (覿) í 相見:觌面(見面或當面)。 筆畫數:; 部首:見;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朝觌”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áo dí,由“朝”(早晨)和“觌”(相見、顯現)組合而成,字面含義為“早晨出現”,多用于描述天體或自然現象在清晨時分的顯現。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朝:指早晨,如“朝陽”“朝霞”。
- 觌:讀作dí,意為“相見”或“觀察”,引申為“顯現”。其字形由“賣”和“見”組成,但讀音與這兩個部分無關,需特别注意。
2. 具體用法
- 天文現象描述:古代文獻中常指星辰、氣象等在清晨顯現。
例如《左傳·昭公四年》:“西陸朝觌而出之”,指春分時奎星(屬西方七宿)清晨出現于東方。
- 曆法與勞作參考:古人通過觀察“朝觌”現象安排農事。如《國語·周語中》提到“火朝觌矣”,指心星(大火星)在特定時節晨見,标志冬季開始。
3. 文化背景
- 該詞體現了古代中國對天象的重視,将自然現象與生活、曆法緊密結合。例如《廣韻》等古籍中均有相關注音和釋義。
常見誤讀與辨析
- 觌字易錯讀:因含“賣”和“見”,常被誤讀為mài 或liàng,正确讀音為dí。
- 與“睹”區别:“睹”僅表示“看見”,而“觌”更強調主動顯現或觀察的過程。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天文學背景,可參考《左傳》《國語》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朝觌(cháo cì)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日”和“觖”,總計6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意思是早上出門觀看、參觀。在繁體字中,“朝觌”這兩個字的寫法保持不變。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形狀和意義保持相似。以下是一個關于“朝觌”的例句:“早上起來,我朝觌了一下窗外的景色。”
除了“朝觌”之外,還有一些相關的組詞,例如“朝拜”、“觀覽”等。這些都是表示早上觀看、參觀的意思。另外,也有一些近義詞和反義詞可以與“朝觌”搭配使用,如“晨觀”和“暮觀”、“朝聖”和“觀光”等。
希望這些簡潔明了的回答能幫到您!請不要猶豫,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