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圓形的鞍墊。 唐 馮贽 《雲仙雜記·王武子好馬》:“ 王武子 好馬,非馬不行。正旦則柳葉金障泥,上元則滿月韉。”
“滿月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滿月鞯(mǎn yuè jiān):指圓形的鞍墊,主要用于馬具裝飾。其中: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馮贽的《雲仙雜記·王武子好馬》,記載王武子在不同節日更換馬具的習俗:“正旦則柳葉金障泥,上元則滿月鞯”。說明上元節(元宵節)時使用圓形鞍墊,可能與節日象征或審美相關。
《滿月鞯》是一個中國古代的成語,意思是月圓時風景如畫的美景。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山水風景美麗優美。
《滿月鞯》的拆分部首是“月”和“馬”,其中“月”是水部首,“馬”是馬部首。根據部首檢字法,可以将這個成語拆解成三個部分:滿(10畫),月(4畫),和鞯(18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其中提到了明月,形容了美麗的月光景色,後來被用來表示美麗的風景。
《滿月鞯》的繁體字為「滿月軟」。
在古代,滿月鞯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滿”字可以寫作“滿”,“鞯”字可以寫作“韉”。
1. 遊人在湖邊看着滿月鞯,心中充滿了甯靜和美好。
2. 夜晚的河邊,滿月鞯映照着倒影,美得如詩如畫。
滿面春風、滿載而歸、滿腹經綸、滿地黃金、滿城風雨
美麗如畫、美輪美奂、山水如詩、景色宜人
黯淡無光、暗淡無色、枯燥無味、索然無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