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希望。《楚辭·九辯》:“心搖悅而日幸兮,然怊悵而無冀。” 朱熹 集注:“冀,望也。心謂既老将有所遇,故搖悅而日幸,然卒自知其無所望也。” 漢 東方朔 《七谏·謬谏》:“心悇憛而煩寃兮,蹇超搖而無冀。”《後漢書·窦融傳》:“棄已成之基,求無冀之利。”
“無冀”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沒有希望”或“不抱期望”,主要用于描述事物或境況缺乏前途或轉機。以下為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楚辭》《後漢書》等文獻。
《無冀》是一個成語,意為沒有希望、沒有指望、沒有奢求。它用來形容沒有任何期待或希望的心情。
《無冀》中的部首是“無”字的“無”,由丨、一組成;“冀”字的部首是“冖”,由冂、一、八、冂組成。
《無冀》的筆畫數為7。其中,“無”字的筆畫數為4,“冀”字的筆畫數為3。
《無冀》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這篇文章中。原文是:“昔者,莊子夢為胃養,以胡為家。莊子曰:‘吾夢寝,則夢寐于胡床;吾夢食,則夢食于胡廚。不知其幾何年也,其代我者忽自戰國中來……彼河伯者,何也?彼丞相者,何也?彼世之所謂美惡者,通過世之所謂度與權變者以度之;而我獨悟莊周;涉河冀神而守其故,謂者無冀。’”
《無冀》的繁體字為「無冀」。
古時候《無冀》也有一些不同的寫法,如「無壼」、「毋冀」等。這些寫法在發展過程中漸漸被現代的《無冀》所取代。
1. 他已經落得破産,對于事業再無冀望。
2. 面臨困境,她心灰意冷,内心已經從無冀轉變為無欲。
無望、無奈、不得已、無視、無情、無處、無價、無辜、無法、無限。
無望、絕望、無奈、不抱希望。
抱有希望、懷有期望、滿懷希冀、有所期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