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avage and wild]∶野蠻荒涼
蠻荒時代
(2) [uncivilized region]∶舊時也指不開化的偏遠地方
曆險阻,入蠻荒
泛指遠離京畿而文化、經濟落後的僻遠地區。《後漢書·樊準傳》:“化自聖躬,流及蠻荒。” 唐 韓愈 《谒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詩:“竄逐蠻荒幸不死,衣食纔足甘長終。” 清 魏源 《棧道雜詩》之五:“山驛星鬥寒,凜矣蠻荒國。”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蓋文明之朕,固孕於蠻荒,野人狉榛其形,而隱曜即伏於内。”
“蠻荒”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詳細解析:
“洪荒”多指神話中的混沌時代(如盤古開天、巫妖大戰等傳說),側重時間維度;而“蠻荒”更強調地理與文化狀态()。
《蠻荒》一詞指的是野蠻而荒涼的狀态。在文學作品中,常用來形容原始、未開化的自然環境或人類社會。
《蠻荒》這個詞可以分為兩個部首:虍(虎)和艸(艹)。
虍的筆畫數為一畫,艸的筆畫數為四畫。
《蠻荒》一詞的源自于古代漢語。蠻是一個古代民族的名稱,荒指的是草木不生長的荒涼狀态。
《蠻荒》的繁體字為「蠻荒」。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蠻的字形為「虍文」,荒的字形為「艸金」。
1. 這片原始森林充滿了蠻荒的氣息。
2. 這個部落仍然生活在蠻荒的時代,沒有接觸現代文明。
3. 他桀骜不馴,行事處處有蠻荒的痕迹。
1. 蠻橫:指行為粗暴、無理的特征。
2. 荒涼:指某地缺乏生機,貧瘠不毛。
3. 蠻族:指原始野蠻的民族。
1. 原始:指最初的、未經發展的狀态。
2. 野蠻:指未開化的、粗魯無禮的行為。
文明:指具有發達社會、道德操守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