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阽的意思、危阽的詳細解釋
危阽的解釋
猶危險。 元 方回 《七月十日有感》詩:“追憶危阽急,都忘******羞。” 明 王廷相 《雅述》下:“ 原 之時,何時耶?宗國危阽,義不可去。” 清 吳偉業 《梅花庵同林若撫話雨聯句》:“天心何叵測,宸極竟危阽。”
詞語分解
- 危的解釋 危 ē 不安全:危險。危殆。危言(a.故意說吓人的話;b.直言)。危難(刵 )。危如累(噄 )卵。 損害:危害。危及。 高的,陡的:危石。危樯。 使人驚奇的:危言聳聽。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危坐。“邦
- 阽的解釋 阽 à 俷 臨近邊緣,一般指險境而言:阽危。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危阽”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危”和“阽”組成,兩者均有“危險”之意。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危:指危險、危急。
- 阽(讀音為diàn 或yán):本義為牆壁瀕臨倒塌(《說文解字》),後引申為“臨近危險”或“病危”狀态()。在“危阽”中,“阽”取yán 的讀音,與“危”同義複用,強調緊迫的危險性。
2.文獻用例
- 元代方回《七月十日有感》詩:“追憶危阽急,都忘屈辱羞。”
- 明代王廷相《雅述》:“宗國危阽,義不可去。”
- 清代吳偉業《梅花庵同林若撫話雨聯句》:“天心何叵測,宸極竟危阽。”
(以上用例均描述國家或局勢處于危急關頭)
3.現代用法
- 該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需結合語境理解。
4.相關拓展
- 阽單獨使用時,可表示“臨近險境”(如“阽于死亡”)或“病危”(《小爾雅》注:“疾甚謂之阽”)。
“危阽”是一個同義複合詞,強調危險臨近的緊迫狀态,需通過曆史文獻例句體會其具體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危陽
危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危險的峰巒或嶺,也可以指高峻的山峰。它可以被拆分為部首“卩”和“阜”,其中“卩”是一個獨立的部首,它表示封建時代常用的一種印章。而“阜”是一個傳統的漢字部首,表明與山有關的含義。危陽的總筆畫數為15。
來源和繁體
危陽這個詞來源于漢代的《廣韻》。在繁體字中,危陽的寫法為「危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危陽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不同。例如,早期記載中将危陽寫為「危央」,在不同的曆史時期也可能出現一些變化。
例句
1. 他勇敢地攀登危陽,最終登頂了這座高峰。
2. 這座危陽陡峭,不適合普通人攀爬。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
危險、危急、危害、危殆、危言聳聽、險阻等。
近義詞:
險峻、險峰、崎岖、險峭、險峻等。
反義詞:
平緩、平坦、安定、安全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