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權力中樞。指卿相之職。《宋書·王弘傳》:“是以 周 之宗盟,異姓為後;權軸之要,任歸二 南 ,斯前代之明謨,當今之顯轍。”《梁書·範缜傳》:“ 縝 自迎王師,志在權軸,既而所懷未滿,亦常怏怏。”
(2).泛指大權。 南朝 梁武帝 《<淨業賦>序》:“﹝羣小﹞各執權軸,入出號令,威福自由,生殺在口。”
“權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權力中樞
指國家或機構的最高決策核心,常代指卿相、宰輔等掌握實權的官職。例如《宋書·王弘傳》提到“權軸之要,任歸二南”,即強調權軸作為政治核心的重要性。
泛指大權
廣義上指掌控重大事務的權力。南朝梁武帝在《淨業賦》序中描述“各執權軸,入出號令”,即用“權軸”形容對權力的全面掌控。
“權軸”多用于描述古代政治體系中的核心權力,既可指具體官職,也可抽象為統治權。其語境偏正式,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
權軸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主持或擔任中心或核心地位的人或物。它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個組織或團體中所擁有的權力和地位的重要性。
權軸的部首是木,旁是旋,偏旁是車。它的總筆畫數是12。
權軸的來源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周易》。這個詞逐漸在曆史長河中演變而來,從古代的文言文中傳承至今。權軸的繁體字為權軸。
在古代,權軸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改革,而權軸也不例外。不過,在古代文獻中,我們依然可以找到權軸這個詞的使用記錄。
1. 他是************人,被譽為政治局的權軸之人。
2. 作為公司的總經理,他是企業的權軸,承擔着重要的決策和管理任務。
組詞:權利、權威、權柄、權衡。
近義詞:中心、核心、焦點。
反義詞:附屬、從屬、輔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