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檀香。 前蜀 貫休 《桐江閑居》詩之三:“靜室焚檀印,深爐燒鐵瓶。”
“檀印”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含義,需結合文獻來源區分解讀:
佛教典故中的成語(tán yìn)
源自佛教故事,指善行的長久印證。傳說檀印幫助修建寺廟并刻名,寺廟損毀後其名仍存,比喻善舉被永久傳頌。現代多用于褒揚值得銘記的善行,強調行為的精神傳承性。
詩詞中的名詞指代(tán yìn)
在文學作品中特指檀香。如五代詩人貫休《桐江閑居》詩句“靜室焚檀印”,此處“檀印”與焚香場景關聯,代指香料。此類用法多見于古典文獻,現代較少使用。
注意:低權威網頁提到的商标含義缺乏廣泛認可度,建議以權威詞典解釋為準。若需引用,請優先參考佛教典籍或詩詞注釋。
《檀印》這個詞源于梵語,其意思是“香木印章”。它是由“檀木”和“印章”兩個字組成。
根據部首字典,"檀"字的部首是“木”,"印"字的部首是“卩”。根據筆畫順序,"檀"字有15畫,"印"字有9畫。
《檀印》這個詞常見于佛教經典中,特指供佛之用的木頭印章,以檀木制成印章,被稱為檀印。
《檀印》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檀印」。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很多變體,關于《檀印》這個詞的古代寫法有很多種,具體需要參考古代漢字字典。
1. 佛學教授贈送給我一塊檀印,象征着智慧和福報。
2. 這座廟宇裡供奉的佛像正好戳上了一把檀印。
1. 檀木:指檀木材料。
2. 印章:指用來蓋印的印章。
3. 檀香:指由檀木制成的香。
木印、香木印章。
非檀印、非印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