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副倅的意思、副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副倅的解釋

(1).附添的供品。《後漢書·祭祀志下》:“凡牲用十八太牢,皆有副倅。”

(2).卿大夫之子。《宋書·百官志下》:“古者,諸侯世祿,卿大夫之子即為副倅,謂之國子。天子諸侯子有庶子之官,以掌教之, 秦 因其名也。”

(3).妾。《左傳·昭公十一年》“ 僖子 使助 薳氏 之簉” 晉 杜預 注:“簉,副倅也。” 楊伯峻 注:“簉,即妾,後人稱妾為簉室,即本於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副倅”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附添的供品

指祭祀時在主要供品(如太牢)之外附加的祭品。
引證:《後漢書·祭祀志下》提到“凡牲用十八太牢,皆有副倅”,表明祭祀儀式中主祭品與副祭品的搭配使用。


二、卿大夫之子

指西周時期卿大夫的嫡子或庶子,屬于貴族階層。
引證:《宋書·百官志下》記載“卿大夫之子即為副倅,謂之國子”,說明其身份與世襲制度相關,并涉及古代教育體系中的“庶子之官”。


三、妾的别稱

作為古代對妾的委婉稱呼,常見于文獻注釋。
引證:晉代杜預注《左傳·昭公十一年》時,将“簉”解釋為“副倅”,楊伯峻進一步指出“後人稱妾為簉室”,可見這一用法源自禮制中的等級區分。


補充說明

“倅”本義為副職或輔助,如“倅馬”指副馬,“副倅”則通過引申表達從屬、次要的含義。該詞多用于先秦至漢晉文獻,現代漢語中已罕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副倅

副倅(fù zú)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拆分部首和筆畫,來自于中國的曆史文化。下面将對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等進行詳細介紹。

1. 拆分部首和筆畫

副倅的拆分部首是“⾦”(金字旁),筆畫數為15劃。部首是指一個漢字中能夠表示這個字義的那一部分。副倅的部首是⾦,表示與金屬、財富相關的含義。

2. 來源

副倅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可追溯到中國古代封建制度。在古代,國家官職繁多,有一些官位是含有副的頭銜,如副将、副官、副使等。而倅是一個古代的高級官職稱謂,類似于現在的副職。兩者結合,形成了副倅一詞,表示副職的官員。

3. 繁體

在繁體中,副倅的寫法為「副祝」,即将「倅」字替換為「祝」字。繁體字多用于中文傳統文化、台灣和香港地區。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副倅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漢字在不同的時代有着不同的書寫規範。根據古代字書《說文解字》,副倅的古字形為「副倅」,即現在常見的寫法。

5. 例句

副倅作為一個詞語,在古代文獻中能夠找到一些相關的例句,例如:
- 先副倅後軍事。(表示首先擔任副官,然後負責軍事事務)
- 授予他副倅的職位。(表示給予他副職的官銜)

6.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副倅還可以通過結合其他字詞形成組合詞語,如「副倅職位」、「副倅待遇」等。
近義詞:副職、副手、副官
反義詞:正職、主職、首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