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霾曀的意思、霾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霾曀的解釋

(1).語本《詩·邶風·終風》:“終風且霾。”又:“終風且曀。”後以“霾曀”指蔽天的灰塵或雲翳。《文選·木華<海賦>》:“若乃霾曀潛銷,莫振莫竦。” 呂向 注:“霾曀,昏氣也。” 唐 柳宗元 《懲咎賦》:“日霾曀以昧幽兮,黝雲湧而上屯。” 宋 曾鞏 《喜晴》詩:“今晨霾曀一掃蕩, 羲和 徐行驅六龍。”

(2).喻社會政治黑暗。《宋史·真宗紀一》:“帝謂宰相曰:‘霾曀頗盛,卿等思闕政,以佐予治。’” 梁啟超 《緻某公書》:“我國政界,亦霾曀不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霾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自然現象釋義

  1. 字源解析
    • 霾:本義指大風夾帶塵土形成的混濁天氣(如沙塵暴),《詩經·邶風·終風》中“終風且霾”即描述此景。
    • 曀:意為天色陰沉,《說文解字》釋為“陰而風也”。
    • 組合後,“霾曀”形容塵土蔽天、光線昏暗的自然現象,如唐代柳宗元《懲咎賦》中“日霾曀以昧幽”即用此意。

二、社會政治隱喻

  1. 引申含義
    古代文獻中常以自然現象比喻社會狀态。如《宋史·真宗紀》記載“霾曀頗盛,卿等思闕政”,梁啟超亦用“政界霾曀不開”暗指政治腐敗。此用法強調社會環境如陰霾籠罩般壓抑、不透明。

三、綜合釋義

“霾曀”既指風沙蔽日的天氣,也喻指社會黑暗,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其出處可追溯至《詩經》,并在曆代文學、史書中沿用,兼具自然與人文雙重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二

霾曀的意思

霾曀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指代空氣污染程度加劇,導緻空氣中懸浮顆粒物增多,視線模糊不清的天氣現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霾曀的部首是雨,拆分為兩個部首,左邊部首是雨,右邊部首是日。它的總筆畫數為17。

來源和繁體

霾曀這個詞的來源較為簡單,"霾"的意思是指因為空氣中懸浮物質過多而形成灰暗天氣,"曀"的意思是指光亮昏暗而看不清的樣子。

在繁體字中,霾曀的寫法依然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霾"的寫法稍有不同,底部的部首雨并不像現代漢字一樣形成一個完整的雨滴,而是由幾個由上至下排列的點組成的。

例句

1. 今天的空氣質量太差了,整個城市都籠罩在濃重的霾曀中。

2. 霾曀天氣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很大的威脅。

組詞

1. 霾天:指空氣中懸浮顆粒物增多,空氣污染嚴重的天氣。

2. 曀光:指光線昏暗,不夠明亮。

近義詞

1. 陰霾:指天氣陰沉,空氣污染嚴重,視線模糊的天氣狀況。

2. 渾濁:指空氣混濁,渾沌不清晰。

反義詞

1. 晴朗:指天空明亮,沒有雲霧遮擋的狀況。

2. 清新:指空氣清新,沒有污染或異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