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侯向帝王入貢的祭品。古代九貢之一。《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緻邦國之用,一曰祀貢。”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祀貢,犧牲包茅之屬。”
“祀貢”是古代禮儀制度中的專有名詞,具體解釋如下:
祀貢指諸侯向帝王進獻的祭祀用品,屬于古代“九貢”制度中的第一類貢品。其核心作用是滿足國家祭祀活動的需求。
最早見于《周禮·天官·大宰》記載:“以九貢緻邦國之用,一曰祀貢。”東漢經學家鄭玄注引鄭司農的解釋:“祀貢,犧牲包茅之屬”,說明這類貢品主要包括祭祀用的牲畜(如牛、羊)和包茅(祭祀用植物)等。
作為九貢之首,祀貢體現了古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政治觀念,通過貢品制度強化諸侯對中央的臣屬關系,同時保障國家祭祀活動的物資供應。
祀貢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sì gòng。
祀(礻字旁, 4畫)+ 貢(貝字旁, 7畫)
祀貢的意思源于中國古代的宗教和祭祀活動。祀指祭祀祖先或神靈,貢指向神靈或上級獻上珍貴的禮品或供品。因此,祀貢合起來表示通過祭祀或獻祭來表達敬意和尊重。
祀貢的繁體字為祀貢。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祀貢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而且,不同的字書或字典可能對其寫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寫法可能會有多種。然而,現代标準漢字的寫法是“祀貢”。
1. 在春節期間,我們舉行的祀貢儀式上,會獻上美食和祭品。
2. 他們通過祀貢來感謝神靈對他們的保佑和恩賜。
祭祀、敬拜、供奉。
祭祀、供奉、奉獻。
亵渎、輕慢、玷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