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目驗的意思、目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目驗的解釋

目擊;親眼驗證。 唐 李綽 《尚書故實》:“盛膏小銀合子, 韓氏 收得後猶在, 融 即相國親密,目驗其事,因附于此。” 清 王韬 《甕牖馀談·猶太古曆說》:“古時 猶太 人定年月以太陽為準,於曆法疏而於目驗密,常居山候月,以初見月為月第一日。” 王闿運 《<論語訓>序》:“ 曾子 全身而曰啟予手足,豈欲小子目驗乃後不誣?” 郭沫若 《創造十年》五:“我渴望着看海中日出的光景,忍着眩暈,跑上甲闆,好容易把那光景目驗了一下,但幾乎把自己的肝髒都吐了出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目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目驗”指通過親眼觀察或直接見證來驗證事物,核心含義為“目擊;親眼驗證”。例如古籍中描述“目驗其事”,即強調對事件的直接見證。

二、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1. 唐代用例:李綽《尚書故實》記載“融即相國親密,目驗其事”,說明該詞在唐代已用于表達親眼驗證的語境。
  2. 清代擴展:王韬《甕牖馀談》提到猶太人“候月”時“以目驗密”,體現其用于描述通過視覺觀察确定曆法的實踐。

三、現代延伸含義

部分資料提到“目驗”可指僅用肉眼查看或檢驗(如“目驗産品”),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

四、字義分解

五、相關說明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近義詞包括“目睹”“親見”,反義詞如“臆測”。需注意其與“目擊”的細微差異:“目擊”側重事件發生時的在場見證,而“目驗”更強調通過觀察進行驗證的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目驗

目驗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目”和“驗”。它的意思是通過目光觀察來進行驗證或審視。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詞語“目驗”可以通過它的部首和筆畫來進行拆分。其中,“目”的部首是“目”,它的總筆畫數是5;“驗”的部首是“言”,它的總筆畫數是12。

來源和繁體

“目驗”這個詞在古代漢字中是沒有的,它是現代漢語中的新詞。因此,沒有對應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沒有“目驗”這個詞,因此也沒有相應的漢字寫法。

例句

1. 通過仔細目驗,我确定了這個物品的真僞。

2. 在進行法醫學檢驗時,醫生進行了目驗來觀察屍體的狀況。

組詞

1. 目擊:通過目睹來證實或證明。

2. 檢驗:對事物進行觀察或實驗,以确定其真實性或有效性。

3. 觀察:用眼睛仔細看,以獲取信息或了解事物的性質和特點。

近義詞

1. 驗視:通過視察或觀察來驗證。

2. 目睹:親眼看到或見證。

反義詞

1. 忽略:不去關注或注意。

2. 掩飾:刻意隱藏或遮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