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恪的意思、端恪的詳細解釋
端恪的解釋
端正恭謹。《舊唐書·張仲方傳》:“夫人臣之翼戴元後者,端恪緻治,孜孜夙夜,緝熙庶績,平章百揆。” 明 李東陽 《使難贈喬太常希大》:“ 希大 志行端恪,足以有為。”《明史·循吏傳·李骥》:“ 驥 持身端恪,晏居雖幾席必正。”
詞語分解
- 端的解釋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麗。端然。端莊。端秀。端靜。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頭:端的(?)(a.事情的經過,
- 恪的解釋 恪 è 恭敬,謹慎:恪遵。恪守。恪慎。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端恪”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uān kè,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端恪”由“端”和“恪”兩字組成:
- 端:意為端正、正直;
- 恪:意為恪守、遵守。
合指一個人品行誠懇正直,守法守紀,強調不偏不倚地遵循道義和規則( )。
2.曆史典故與引證
據傳,春秋時期齊國大臣管仲因公正處理政務、嚴守法度,被稱為“端恪”()。古籍中也有用例:
- 《舊唐書·張仲方傳》提到“端恪緻治”,形容臣子輔佐君主時需端正恭謹( )。
- 明代李東陽在《使難贈喬太常希大》中贊其“志行端恪”,指品德高尚、行為嚴謹()。
3.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人的品行或行為,例如:
- 形容工作态度:如“他對待職責端恪勤勉”;
- 評價道德操守:如“為官端恪,深得民心”( )。
4.近義詞與延伸
類似詞彙包括“端方”“恪守”,均強調正直與遵守規則的特質。需注意,“端恪”更偏重内外一緻的嚴謹态度( )。
若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舊唐書》《明史》等文獻(來源: )。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端恪(duān k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正直、誠實。它由「立」和「敬」兩個部首組成,部首「立」代表站立、垂直,部首「敬」代表尊敬、敬重。端恪的總筆畫數為10畫,其中「立」部4畫,「敬」部6畫。端恪一詞源自《易經》中的“恪德”一詞,古代有些書籍中将其寫作「端敬」或「敬端」。
在繁體字中,「端恪」的寫法為「端恪」,沒有太大的變化。而在古時候,「端恪」的寫法有多種。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将其寫作「耑恪」,在《康熙字典》中則寫作「耑」與「恪」相組合。不同時期和地區的寫法會略有差異。
以下是一些使用「端恪」一詞的例句:
1. 他一直以來都以端恪的态度對待自己的工作。
2. 在商業交易中,誠信和端恪的精神至關重要。
3. 隻有以端恪為準則,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
一些與「端恪」相關的詞語包括:正直、誠實、守信、正直等。這些詞語都表達了相近的意思,強調了人們應該遵循的品德和做人的原則。相反,「不誠實」、「不守信」和「不正直」則是「端恪」的反義詞,指的是不遵循誠實和正直原則的行為。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