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圭瓒的意思、圭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圭瓒的解釋

古代的一種玉制酒器,形狀如勺,以圭為柄,用于祭祀。《書·文侯之命》:“ 平王 錫 晉文侯 秬鬯圭瓚。” 孔 傳:“以圭為杓柄,謂之圭瓚。”《禮記·王制》:“﹝諸侯﹞賜圭瓚,然後為鬯,未賜圭瓚,則資鬯於天子。” 鄭玄 注:“圭瓚,鬯爵也。”《漢書·王莽傳上》:“於是 莽 稽首再拜……左建朱鉞,右建金戚,甲胄一具,秬鬯二卣,圭瓚二。”《南齊書·樂志》:“膋鬯芬,圭瓚瑟。靈之來,帝閽開。” 清 趙翼 《嶽祠銅爵》詩:“聊抵鼎銘傳世古,何須圭瓚報功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圭瓒”是古代中國的一種禮器,其含義和用途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 基本定義
    圭瓒(guī zàn)是以玉制成的酒器,形狀類似勺子,柄部為圭形,主要用于祭祀場合。

  2. 結構與象征意義

    • 材質:玉制,體現古代禮器對材質的重視。
    • 形制:勺狀主體與圭形柄結合,圭在古代象征等級和權力,因此圭瓒兼具實用與禮制功能。
  3. 曆史文獻記載

    • 《尚書·文侯之命》提到周平王賜予晉文侯“秬鬯(黑黍酒)圭瓒”,孔安國注:“以圭為杓柄,謂之圭瓒”。
    • 《禮記·王制》記載諸侯需獲賜圭瓒後,方可自行釀造祭祀用酒,否則需向天子求取,體現其等級屬性。
  4. 使用場景
    專用于祭祀儀式中盛放鬯酒(一種香酒),是周代禮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常見于王室或諸侯的祭祀活動。

補充說明:部分詞典(如)将其引申為“珍貴物品”,但這一用法較少見,主流釋義仍以禮器為核心。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漢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