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ake a secret appointment]∶秘密約會;秘密約定
(2) [secret treaty]∶秘密籤訂的條約
(1).秘密約會。 唐 韓偓 《幽窗》詩:“密約臨行怯,私書欲報難。”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驚夢》:“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約偷期,後皆得成 秦 晉 。”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木·柳》:“安排青眼,窺人多矣,無如郎君。是以不辭李下私嫌,竟赴 桑間 密約。”
(2).秘密約定。《新唐書·卓行傳·權臯》:“ 天寶 十四載,使獻俘京師,還過 福昌 尉 仲謩 。 謩 妻, 臯 妹也。密約以疾召之, 謩 來, 臯 陽喑,直視 謩 而瞑。” 清 龍啟瑞 《何雨人家傳》:“君因就 蔣君 密約舉義。”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然庚子 漢口 之役,猶以借遵皇權,密約 唐才常 等,卒為 張之洞 所發。”
(3).秘密的約言。《宋史·向敏中傳》:“時 王嗣宗 為鹽鐵使,素忌 敏中 ,因對言, 敏中 議娶 王承衍 女弟,密約已定而未納采。”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唐才常 初起時,深信 英 人,密約漏情,乃卒為其所賣。” ********* 《為劉開渠題畫》詩:“曾與 嚴光 留密約,魚多應共醉花陰。”
(4).秘密條約;秘密契約。 朱自清 《論老實話》:“這種條約倒是‘實話’,所以有時得有秘密條款,有時更全然是密約。”
密約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法律與曆史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秘密達成的約定或條約。以下從詞典釋義、語境應用與權威來源角度進行詳細闡釋:
指雙方或多方私下達成、不為外界所知的協議,常見于個人、組織或國家間的隱蔽性承諾。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特指國家或政治實體間秘密籤訂的外交條約,通常涉及敏感政治、軍事或經濟利益。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若密約内容違反法律或公序良俗(如串通投标、逃避監管),則可能被認定為無效合同。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2條(無效合同情形)。
如1896年《中俄密約》(即《防禦同盟條約》),規定俄國在中國東北修築鐵路的權利,屬典型秘密外交産物。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近代通史》。
《現代漢語詞典》明确将“密約”釋義為“秘密的約定或條約”。
學者指出,近代列強常通過密約劃分勢力範圍,如英俄《西藏協定》(1907年)。
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明确:損害公共利益的密約不受法律保護(參考(2019)最高法民終579號判決)。
亦可用于描述私人間隱秘承諾(如戀人密約),但需區分于法律術語。
來源:《漢語語境應用分析》,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20年。
結論:密約的本質是隱蔽性協議,其合法性取決于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與社會公共利益。曆史與法律視角的解讀,進一步強化了該詞在政治、外交領域的特殊意義。
“密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秘密約會/約定
指私下進行的會面或協議,常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記載。例如:
秘密的約言或承諾
強調口頭或書面形式的私密協定。如《宋史·向敏中傳》提到“密約已定而未納采”,指未公開的婚約。
秘密條約/契約
多用于政治或商業領域,指未公開的正式協議。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或文學引用,可參考、4、10等來源。
白脰标異波水餔餟拆號查頭鯿辰參大規模東方星剟録惡哏哏放意肆志番僞罰神氛霓福壽鬼迷心駭目振心寒暖含情脈脈合肥市花把戲壞決幻杳回告渾全虎跱檢定兼優椒葉椒園解羅極際競渡酒賊基原吉雲草胯下之辱壘七追齋簾波呂虔刀梅屏名簿鉛闆邱明栖息劬勤散裝尚儀生喇喇生硝石垩燙金談議風生惋惋玩占圍坐文軸巫娥遐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