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语本《诗·邶风·终风》:“终风且霾。”又:“终风且曀。”后以“霾曀”指蔽天的灰尘或云翳。《文选·木华<海赋>》:“若乃霾曀潜销,莫振莫竦。” 吕向 注:“霾曀,昏气也。” 唐 柳宗元 《惩咎赋》:“日霾曀以昧幽兮,黝云涌而上屯。” 宋 曾巩 《喜晴》诗:“今晨霾曀一扫荡, 羲和 徐行驱六龙。”
(2).喻社会政治黑暗。《宋史·真宗纪一》:“帝谓宰相曰:‘霾曀颇盛,卿等思闕政,以佐予治。’” 梁启超 《致某公书》:“我国政界,亦霾曀不开。”
“霾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霾曀”既指风沙蔽日的天气,也喻指社会黑暗,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其出处可追溯至《诗经》,并在历代文学、史书中沿用,兼具自然与人文双重意象。
霾曀是一个汉字词语,可以指代空气污染程度加剧,导致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视线模糊不清的天气现象。
霾曀的部首是雨,拆分为两个部首,左边部首是雨,右边部首是日。它的总笔画数为17。
霾曀这个词的来源较为简单,"霾"的意思是指因为空气中悬浮物质过多而形成灰暗天气,"曀"的意思是指光亮昏暗而看不清的样子。
在繁体字中,霾曀的写法依然相同。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霾"的写法稍有不同,底部的部首雨并不像现代汉字一样形成一个完整的雨滴,而是由几个由上至下排列的点组成的。
1. 今天的空气质量太差了,整个城市都笼罩在浓重的霾曀中。
2. 霾曀天气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1. 霾天:指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空气污染严重的天气。
2. 曀光:指光线昏暗,不够明亮。
1. 阴霾:指天气阴沉,空气污染严重,视线模糊的天气状况。
2. 浑浊:指空气混浊,浑沌不清晰。
1. 晴朗:指天空明亮,没有云雾遮挡的状况。
2. 清新:指空气清新,没有污染或异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