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麥顆的意思、麥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麥顆的解釋

指茶芽。形似麥粒,故稱。 宋 沉括 《夢溪筆談·雜志一》:“茶芽,古人謂之雀舌、麥顆,言其至嫩也。”參見“ 麥粒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麥顆在漢語詞典中的解釋可分為以下層面:

  1. 基本釋義

    “麥顆”指麥類作物成熟後形成的籽粒,特指小麥、大麥等禾本科植物的果實部分。該詞由“麥”(禾本科糧食作物統稱)與“顆”(小而圓潤的粒狀物)組合構成,強調顆粒飽滿的形态特征。此釋義可追溯至《說文解字》對“麥”的注解“芒谷”,以及《玉篇》中“顆”的“小頭”引申義。

  2. 詞源與曆史用例

    古代農書如《齊民要術》記載“麥顆”為谷物計量單位,如“一鬥麥顆約萬粒”,體現其農業實用意義。宋代詩人陸遊《農舍》詩中“麥顆漸黃秧葉綠”一句,以“麥顆”借代麥穗成熟狀态,說明其文學意象的應用。

  3. 現代語義擴展

    當代方言中,“麥顆”在華北部分地區延伸為形容圓潤小巧的物體,如“麥顆痣”(指皮膚上小圓痣)。此用法被收錄于《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體現詞彙的地域文化特征。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麥顆”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茶葉的嫩芽形态,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二、文獻出處

  1. 五代《茶譜》:蜀州(今四川一帶)的“橫源雀舌、鳥嘴、麥顆”均是以嫩芽制作的茶品。
  2. 宋代《夢溪筆談》:沈括提到“茶芽,古人謂之雀舌、麥顆,言其至嫩也”,說明此詞在宋代已廣泛用于描述茶葉的嫩度。
  3. 《大觀茶論》:宋徽宗趙佶将“雀舌、谷粒”列為茶葉中的頂級品質,間接佐證了“麥顆”的珍貴性。

三、形态特征

四、其他延伸

如果需要進一步查閱原始文獻或地域茶文化背景,可參考《茶譜》《夢溪筆談》等古籍,或四川地區的茶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暴濫扒頭辨章碧瓦朱甍筆員彩毫稱道成體持把仇尼春繁次非粗重躭擱洞蠻方色風魔九伯格緻貴賤無二寒具虎狼當路﹐不治狐狸建櫜降衷尖刻叫號霁峯旌陽精詣空日括實蘭湯澇田連鳌陵寝陋約鹿茤麻餅鳴竽旁開翩翩少年千言萬語跒跁期貨輕活傾家破産窮老蜷跽曲袒山肴野湋首實手戰説是弄非悚懾陶泥通譜同硯帷甲魏忠賢仙萱蟹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