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曲袒的意思、曲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曲袒的解釋

偏袒。 清 陳田 《明詩紀事戊籤·董份》:“ 董 與 分宜 子 世蕃 往還,時 嚴 氏得罪,人言嘖嘖, 董 得 世蕃 二萬金。 董 雖供直 西苑 ,帝終不能曲袒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曲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一、基本釋義

曲袒(拼音:qǔ tǎn)意為偏袒,指在矛盾或争議中不公正地偏向某一方。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具有曆史色彩,常見于古典文獻或對曆史事件的描述中。

二、詞源與構成

三、文獻例證

清代陳田《明詩紀事》中記載:“董雖供直西苑,帝終不能曲袒也。”
此例描述董份與嚴世蕃(明代權臣嚴嵩之子)交往,盡管董份在皇帝身邊任職,但皇帝未因私情偏袒他,體現了“曲袒”在曆史事件中的實際應用。

四、近義詞與用法

五、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解讀古籍或研究曆史人物關系時仍有參考價值。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曲袒

曲袒是一個漢字詞,指的是衣服下擺或袖口袒出去。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曲”和“袒”兩個部分。

部首和筆畫

部首:曲的部首是曰,袒的部首是衣。

筆畫:曲有5個筆畫,袒有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曲袒最早出現在《史記·治安志》中,當時的寫法為“袯袒”。後來,袒的下面加了一個曲字部首的“曰”,變成了現在的寫法。

在繁體字中,曲袒的寫法并沒有改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曲袒的“曲”字寫作“上曲下曰”,“袒”字寫作“由衣象筆從下至上寫”。

例句

1. 他衣袖袒出來,顯得十分潇灑。

2. 風一吹,她的裙擺曲袒起來,顯得輕飄飄的。

組詞

曲袒可以和其他字組合成詞,如:

曲線、曲折、曲徑、曲子、袒護、袒露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袒護、暴露、敞開。

反義詞:收攏、閉合、遮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