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魏忠賢的意思、魏忠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魏忠賢的解釋

魏忠賢(1568-1627) : 明朝宦官。河間肅甯(今屬河北)人。熹宗即位,被任為司禮秉筆太監,後又兼掌東廠。他勾結熹宗乳母客氏,專斷國政,自稱九千歲。掌握廠衛**,爪牙遍布各地,對上書彈劾他的東林黨人則大肆捕殺。崇祯帝即位後,被放逐到鳳陽,途中畏罪自6*殺。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魏忠賢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魏忠賢(1568—1627年),明朝末期宦官,原名李進忠,北直隸肅甯(今河北滄州肅甯縣)人。他是明熹宗時期權傾朝野的權宦,因專斷國政、迫害異己而臭名昭著。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析:

一、出身與早期經曆

魏忠賢出身貧寒,早年混迹市井,好賭成性,因欠賭債自閹入宮為宦官。入宮後,他通過巴結太子宮太監王安和皇長孫朱由校的乳母客氏(與之結為“對食”關系),逐漸獲得政治資本。

二、權力巅峰與專權

  1. 掌控朝政
    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後,魏忠賢升任司禮監秉筆太監,并提督東廠,被稱為“九千九百歲”。他利用特務機構鎮壓異己,尤其針對東林黨人,制造“乙丑诏獄”“丙寅诏獄”,殘害左光鬥、楊漣等官員。
  2. 黨羽與腐敗
    各地官員阿谀奉承,為其修建生祠,耗費民財數千萬,形成“閹黨”勢力。

三、倒台與結局

明思宗朱由檢(崇祯帝)繼位後,清算閹黨,魏忠賢被彈劾十大罪狀,流放鳳陽,途中畏罪自缢身亡。

四、曆史評價

  1. 負面形象
    魏忠賢被普遍視為奸佞權宦,其專權導緻朝政腐敗、民生凋敝。
  2. 争議與能力
    部分觀點認為他雖惡名昭著,但具備政治手腕,例如通過征稅維持遼東軍費,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明朝崩潰。

五、文化符號

“魏忠賢”一詞常被引申為“擅權誤國”的代名詞,其故事成為明代宦官專權亂政的典型例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事件或評價細節,可參考故宮博物院官網或權威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魏忠賢:詞義解釋

《魏忠賢》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其中,魏指的是人名,代表了一個姓氏;忠賢指的是某個人的名字或稱號。

拆分部首和筆畫

魏:部首為鬼,總筆畫數為10。

忠:部首為心,總筆畫數為8。

賢:部首為貝,總筆畫數為9。

來源

《魏忠賢》這個詞來源于中國曆史。魏忠賢是明朝中後期的一個宦官,他在萬曆和天啟兩位皇帝的朝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獲得了巨大的權力。

繁體

魏忠賢(繁體字:魏忠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魏忠賢的字形和現代略有不同。

例句

他表現出了他的忠心耿耿,因此得到了“魏忠賢”的贊譽。

組詞

魏家、魏姓、賢人、盈賢

近義詞

忠臣、忠貞、忠心、忠誠

反義詞

奸臣、叛逆者、背信棄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