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uture;futures]∶為在未來交貨而買賣的股票或商品
(2) [position]∶期貨合同的買進或賣出的簡稱——商品交易所術語
買賣成交後,約定期限交付的貨物。亦指成交後約定期限交付貨物的貿易方式。《經濟生活報》1988.9.5:“近日 香港 市場, 中國 絲綢織品不論現貨或期貨都看漲。”《杭州日報》1988.9.16:“從期貨市場研究工作小組獲悉,我國将在少數地方對部分農産品進行期貨集貿試點,開辦試驗性期貨市場。”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期貨漢語 快速查詢。
期貨是一種标準化的遠期合約,買賣雙方約定在未來特定時間以确定價格交易某種資産。以下是詳細解釋:
期貨合約由交易所統一制定,标的物涵蓋商品(如原油、農産品)和金融資産(如股指、國債)。其核心特征是标準化,包括交割時間、數量、質量等條款均預先設定,例如“白糖0809”代表2008年9月交割的白糖合約。
假設當前蘋果5元/斤,投資者買入1個月後到期的期貨合約。若到期時蘋果漲至10元,可選擇平倉獲利或實物交割(實際較少發生)。
期貨具有杠杆效應,收益與風險均被放大。需結合市場分析、倉位管理制定策略。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和訊網、叩富網()等來源。
《期貨》是指在交易所以标準化合約形式進行的一種金融衍生品交易。該合約規定了買賣雙方在未來某一特定時間和特定價格進行買賣的義務和權利。
該詞的拆分部首為“木”和“其”,其中“木”表示與樹木有關,而“其”原義為“鳥兒”的意思。
在《說文解字》中,釋義為“初盛也”,即指未來的時間點以及價格的漲幅。
《期貨》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期貨」,拆分部首和筆畫保持一緻。
根據《說文解字》中的記載,古時候《期貨》的寫法不同于現代字形,它的古字寫法為「騎牛有部首」,意味着騎着牛而有收益。
這顯示了古人對交易所謂期望未來收益的想象。
1. 我在期貨市場上購買了一份小麥的期貨合約,以期望将來價格上漲時獲得利潤。
2. 這個人在期貨交易中做出明智的決策,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1. 期貨交易:指以期貨合約為基礎進行的交易活動。
2. 期貨合約: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特定時間按照約定價格買賣标的資産的合約。
1. 期權:也是一種金融衍生品交易,與期貨不同之處在于期權買賣雙方之間的權利是不對等的。
2. 期限交易:指根據合同規定,在一定期限内買賣标的資産的交易方式。
現貨:指立即交付、并在交易日當天完成交割的交易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