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格緻的意思、格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格緻的解釋

(1) [study the phenomena of nature to acquire knowledge] “格物緻知”的略語,考察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

緻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禮記·大學》

(2) 清朝末年講西學的人用它做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的總稱

在這學堂裡,我才知道世上還有所謂格緻,算學,地理,曆史,繪圖和體操。——《呐喊》自序

詳細解釋

(1).風格氣韻。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昌花 寫生逼真,而筆法輭俗,殊無古人格緻。”《朱子語類》卷七八:“況先 漢 文章重厚有力量,今《大序》格緻極輕,疑是 晉 宋 間文章。”

(2).“格物緻知”的略語。 元 金履祥 《告魯齋先生谥文》:“禀剛明高大之操,躬格緻服行之學。” 明 張甯 《方洲雜言》:“世之有量者,無不自識中來。此格緻之功,所以先于誠正也。”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義理無盡,心思亦無盡。人苟能格緻,不患其窮也。”

(3). 清 末對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的統稱。 鄭觀應 《盛世危言·教養》:“故西人廣求格緻,以為教養之方。” 章炳麟 《論承用“維新”二字之荒謬》:“其最可嗤鄙者,則有‘格緻’二字。格緻者何? 日本 所謂物理學也。” 魯迅 《<呐喊>自序》:“在這學堂裡,我才知道世上還有所謂格緻、算學、地理、曆史、繪圖和體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格緻”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可分為以下兩個層面:

一、哲學與認識論層面

  1. 本源意義
    源自《禮記·大學》中的“格物緻知”,意為通過探究事物原理來獲得知識,屬于儒家認識論的核心概念。朱熹等宋明理學家認為,“格物”即窮究事物之理,最終達到對“天理”的領悟。

  2. 延伸解釋
    部分文獻提到“格緻”可指代“風格氣韻”,如宋代歐陽修在《歸田錄》中評價畫作時使用的“古人格緻”,但這一用法較為罕見。

二、曆史與科學層面

  1. 清末西學術語
    19世紀後期,中國學者将西方自然科學(如物理、化學)統稱為“格緻”,例如江南制造局翻譯的《格緻彙編》和上海格緻書院的建立均體現這一用法。

  2. 現代關聯
    該詞曾作為“科學”的代稱,但當代已較少使用,僅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如學校名稱“格緻中學”)。

典型例句

“格緻”從傳統哲學概念發展為近代科學術語,反映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曆史背景。其核心始終圍繞“探究事物本質”的理性精神。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格緻(gé zhì)是一個中文詞彙,有以下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格(木字旁,六畫)+ 緻(至字旁,六畫)。 來源:格緻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意思是修飾物品或行為的準則、标準。 繁體:格緻(格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的書法中,格緻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形态與現代相似。 例句:他的計劃符合我的格緻。 組詞:格局、勢态、緻遠等。 近義詞:風格、準則、标準等。 反義詞:不合規範、不合格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