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大害當前﹐當先除大害﹐不顧小害。
“虎狼當路,不治狐狸”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不同解釋綜合理解:
源自《三國志·魏志·蔣濟傳》裴松之注引《戰略》:
“虎狼當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
意為:當權奸(虎狼)橫行時,應先鏟除首惡,而非責備脅從者(狐狸),大害消除後小問題自然解決。
部分解釋(如-3)将其簡單理解為“危險無法解決”,實則為方法論層面的警示——優先處理主要矛盾,而非單純描述困境。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成語詞典中的曆史用例。
《虎狼當路,不治狐狸》是一句成語,意思是面對威脅性強大的敵人時,要先解決掉最為狡猾的敵人。拆分部首為:虍(虍字旁)+犭(犬字旁)。拆分筆畫為:虍(三畫)+犭(一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古時候,狐狸常常騙取人們的信任,但實際上利用他們,故而被人們稱為“騙子”。而虎和狼則是比狐狸更強大、更殘忍的敵人。這句成語的含義是,當面對虎、狼這樣威脅性很強的敵人時,要優先解決掉狡猾的狐狸。
在繁體字中,《虎狼當路,不治狐狸》的寫法為:虎狼當路,不治狐狸。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虎狼當路,不治狐狸》在古代的寫法為:虍狼當路,不冶狸。其中,“虍”字是虎的古代寫法,“冶”字是治的古代寫法。
例句:面對來勢洶洶的壞人,我們不能先顧及小人,必須“虎狼當路,不治狐狸”。
與這個成語相關的組詞有:犬牙交錯、狡猾、狼狽
近義詞:以毒攻毒、先下手為強
反義詞:守株待兔、見兔而顧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