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morial to the emperor] 古人對自己的上書、建議表示自謙,稱“芹獻”或“獻芹”。例如辛棄疾不顧自己官職低微,就宋金雙方和與戰的前途作具體分析,寫成十篇論文,即名之為《美芹十論》。這裡的“美芹之獻”指的就是地位低微的人提出的好意見
“美芹之獻”是一個漢語成語,常用于自謙,表示所提建議或貢獻微不足道。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與典故
該成語出自《列子·楊朱》,講述有人向鄉豪推薦自認為美味的野菜(如戎菽、水芹等),但鄉豪食用後感到不適,引發嘲笑。後人借此比喻自謙所獻意見粗淺,不足為道。
用法與示例
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書面表達,表示對自身建議的謙遜。例如:“所提數條意見,為美芹之獻,僅供參考。”。辛棄疾曾以《美芹十論》分析宋金局勢,标題即用此典,體現其自謙态度。
延伸含義
成語強調謙遜态度,也隱含“意見可能未被重視或未被采納”的無奈,如典故中鄉豪的負面反應。
近義與反義
近義詞包括“芹獻”“獻曝之誠”,反義則如“高瞻遠矚”(但需根據語境判斷)。
總結來說,“美芹之獻”通過曆史典故傳遞了謙遜表達意見的文化内涵,常見于文學與正式文書,提醒人們以低調姿态提出見解。
《美芹之獻》是一個成語,用以形容願意獻上自己美好的能力或才能。
《美芹之獻》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 “⺾” 和 “禾”,其中 “⺾” 部分又被稱作 “竹冠”,總共有4畫;“禾” 部分總共有5畫。
《美芹之獻》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荀子·勸學篇》中的一段話:“人之勸學,雍也好學;其次也,親其師;”而“親其師”這一句中的“親”字原本是“美芹”,意思指的是美好的禾苗,用來比喻學生的潛力和能力。後來,“美芹”逐漸演變為“親”,表示美好的、喜愛的,再引申為尊敬和推崇的意思。
《美芹之獻》的繁體寫法為「美芹之獻」。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相比現在的《美芹之獻》成語,可以寫作「美蘑之獻」。
他以才華美芹之獻,為社會做出了貢獻。
同義詞:玉質之獻、金質之獻、良苗之獻
反義詞:平庸之獻、徒勞之獻
衍生詞:獻身、獻愛心、獻技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