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騎鶴的意思、騎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騎鶴的解釋

(1).謂仙家、道士乘鶴雲遊。 唐 賈島 《遊仙》詩:“歸來不騎鶴,身自有羽翼。” 宋 張孝祥 《水龍吟·過浯溪》詞:“待相将把袂,清都歸路,騎鶴去、三千歲。” 清 李調元 《龍洞》詩:“昔者 李道人 ,騎鶴來栖宿。”《花月痕》第四八回:“仙佛不死,何不日日騎鶴,日日跨獅。”

(2).猶言騎鶴上 揚州 。 宋 陳師道 《送澤之過維揚》詩:“顧我老無騎鶴興,羨君行及看花天。” 金 元好問 《雪後招鄰舍王贊子襄飲》詩:“賣刀買犢未厭早,腰金騎鶴非所望。” 清 黃遵憲 《遊箱根》詩:“纏腰更騎鶴,辟俗還食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騎鶴”是一個具有文化意象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道教文化中的象征

  1. 仙家或道士乘鶴雲遊
    鶴在道教中被視為仙禽,象征長壽與超脫。古人常以“騎鶴”描述仙人或修道者遨遊天際的場景,如唐代賈島《遊仙》詩雲:“歸來不騎鶴,身自有羽翼”,宋代張孝祥詞中也提到“騎鶴去、三千歲”,均體現對仙境的向往。

  2. 追求長生與超然
    部分文獻(如)将“騎鶴”引申為對長壽、不老的追求,與道教文化中鶴的意象緊密相關。


二、典故“騎鶴上揚州”

  1. 富貴與理想的結合
    此典故出自南朝《殷芸小說》,描述多人各言其志,有人願“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融合財富(腰纏萬貫)、仙姿(騎鶴)與享樂(揚州繁華)三重願望。後多用于表達對名利雙收的向往,如宋代陳師道詩句“顧我老無騎鶴興,羨君行及看花天”。

  2. 文學中的矛盾與諷刺
    該典故常被用于反諷貪心或難以兼得的境況,如提到“四位之志皆有可取處,又皆不可取”,暗示現實與理想的沖突。


“騎鶴”既承載了道教文化中超凡脫俗的意象,又通過“騎鶴上揚州”的典故反映世俗欲望,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典》《水龍吟·過浯溪》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騎鶴

《騎鶴》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乘坐着仙鶴飛行。它由兩個字組成,拆分的部首分别為馬和鳥,筆畫總數為17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仙人傳說。古時人們認為騎着仙鶴可以飛離塵世,達到仙境。因此,騎鶴這個詞就用來比喻修仙、尋求超脫凡塵的境地。

騎鶴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騎鶴」,仍然保留着馬和鳥的部首。這是因為繁體字的字形比較複雜,更接近古代漢字的形态。

古代漢字中,騎鶴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在古時候,「騎」字的上部分寫作「馬」,下部分寫作「乞」,而「鶴」字的上部分寫作「隹」,下部分寫作「鳥」。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常見了。

以下是一些關于騎鶴的例句:

  1. 他一心想騎鶴,超脫塵世的束縛。
  2. 他的修煉之路如同騎鶴過嶺,異常艱辛。
  3. 隻有悟性高超的人,才能夠達到騎鶴入雲的境地。

一些與騎鶴相關的詞語包括:飛升、修仙、仙境等。

騎鶴的近義詞是「騎鳳」,意思與騎鶴相似,都指的是乘坐神話中的仙鳥飛行。反義詞則沒有一個明确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