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冠禮。《孔子家語·冠頌》:“行冠事,必於祖廟,以祼享之禮以将之。”
“冠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和解釋如下:
指冠禮
即古代男子成年時舉行的加冠儀式(通常為二十歲),象征正式步入社會并承擔相應責任。該含義源自《孔子家語·冠頌》:“行冠事,必於祖廟,以祼享之禮以将之。”
引申用法
部分資料提到其可表示“能夠解決問題、處理事務的人”,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文獻,可能與現代語境下的誤讀有關。
流程與場所
冠禮需在祖廟進行,并伴隨祼享之禮(以酒祭祀祖先),體現對傳統禮制的重視。
象征意義
加冠代表獲得社會認可的身份轉變,如《禮記》所述“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注意:不同來源對“冠事”的解釋存在差異,建議結合具體語境或古籍原文理解其含義。
冠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第一位處理某件事情。具體來說,冠事指的是首要、最重要的責任和任務。
冠事的拆分部首為“冖”,筆畫為12畫。
冠事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上,形容當時的襄公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來處理一件重要的事情。
繁體字為「冠事」。
在古代,冠事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最初的寫法是「冠疋」,後來演變為今天的形式「冠事」。
他是公司的總經理,承擔着冠事的責任。
冠軍、事務、事例、事實、冠名等。
任務、職責、義務、使命。
次要、次位、附屬、次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