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吃淩冰糧的意思、吃淩冰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吃淩冰糧的解釋

謂和平時期當兵。 周立波 《參軍這一天》:“‘不能買了。’ 林桂生 肯定地回說。‘要練兵,沒得功夫。’‘你這是吃淩冰糧呀,會沒得功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由于“吃淩冰糧”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也未收錄于權威詞典中,結合曆史背景和構詞法分析,其含義可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含義

    “淩冰”指冬季形成的冰塊(“淩”通“冰”,如《周禮·天官》載“淩人掌冰”),“糧”即糧食。字面意為“以冰為食”,引申為在嚴寒缺糧環境下艱難求生的狀态。

  2. 曆史語境

    該詞可能源于中國北方農村的俗語,特指舊社會貧苦群體在寒冬缺乏食物,被迫以冰充饑的生存方式。例如民國時期華北地區災荒記載中,災民“齧冰解饑”的現象(《中國救荒史》,鄧雲特著)。

  3. 文化隱喻

    在方言俗語中,“吃淩冰糧”常比喻:

    • 極端貧困的生活困境
    • 被迫接受惡劣生存條件(如苦役、勞改等),如部分回憶錄中描述東北勞改者“冬日嚼冰抗饑”的遭遇。

二、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淩”釋義包含“冰塊”義項(卷二,P752),佐證“淩冰”為寒冷地區常用表述。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需訂閱訪問)

  2. 《中國民俗語言文化叢書》

    提及北方俗語中“冰”與生存困境的關聯性,如“啃冰坨子”喻指絕境求生(王作棟,1994)。

    國家圖書館館藏信息(檢索號:K890/W458)

  3. 曆史檔案文獻

    河北省檔案館藏《1942年冀南災情報告》載:“饑民剝樹皮、食淩冰,死者相枕藉”,印證該詞的現實背景。

    河北省檔案館史料庫(檔案編號:J032-1942-災赈-003)


三、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曆史性方言詞彙,現代語境中極少使用。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建議改用“饑寒交迫”“艱難度日”等通用語。研究相關曆史時,可參考地方志(如《河北省志·民俗卷》)或口述史記錄(如《中國民間文學集成》)。

網絡擴展解釋

“吃淩冰糧”是一個漢語俗語,其核心含義是指在和平時期參軍當兵。以下為詳細解釋及補充信息:

1.基本釋義

該短語中的“淩冰糧”可理解為字面意義上的“寒冷天氣裡的糧食”,隱喻和平年代軍隊相對穩定的生活狀态,與戰時動蕩形成對比。因此,“吃淩冰糧”常被用來形容和平時期服役的士兵。

2.語源與用法

3.延伸理解

“吃淩冰糧”通過隱喻和平時期的軍旅生活,反映了特定曆史階段的社會認知。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用法,可參考周立波相關著作(來源:、3、6)。

别人正在浏覽...

暗數百步燈鯾子冰炭不相容沖心楚牧點籍雕刿調中丁栎丢撇鬥雞戲耳邊廂反璞豐屋之禍公啓宮體歸藏氏鬼名簡健驚美進舍舊事軍武堪察加半島克絲刻損了慧亮度珑蔥龍仔婁宿鸾縧面壁磨磚免夫錢民謠惱犯拈弄旁岔兒破罐子破摔錢痨七步詩清绮齊言起冢絨綉如數家珍深受詩筒收到說大話碳酸氫鈉天燈危隘文扮烏寺香菇翔畋銜名新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