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樹木的紋理。《文選·左思<魏都賦>》:“德連木理,仁挺芝草。” 李善 注引《孝經援神契》:“德至草木,則木連理。”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壺史》:“﹝ 房琯 ﹞罷歸至 閬州 ,舍 紫極宮 。適雇工治木, 房 怪其木理成形,問之。道士稱數月前有賈客施數段 龜茲 闆,今治為屠蘇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技藝》:“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
(2).指樹木的質地。《詩·召南·甘棠》“蔽芾甘棠” 三國 吳 陸玑 疏:“赤棠木理韌,亦可以作弓幹。”
“木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木理”原指樹木的紋理或質地,後衍生為成語,比喻思維僵化、固執己見,缺乏變通能力。
文獻出處
結構特點
屬于主謂結構成語,以“木”的紋理特征映射人的性格特質。
古代文獻中,“木理”也用于描述木材特性,如《酉陽雜俎》記載木料加工時觀察紋理的案例。此外,三國陸玑在《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中提到赤棠木“木理韌,可作弓幹”。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語詞典》或《孝經援神契》等典籍。
《木理》是一個成語,意為“對木材進行理解、分析和處理的方法和原理”。它是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木”和“理”。下面将對這兩個字進行拆分、來源、繁體對應、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解釋。
《木理》的拆分部首分别為木(木字部)和理(言字部)。其中,“木”部的拆分為左右結構,表示與木材相關的事物;而“理”部的拆分為左右上下結構,表示思考、理解的意義。
《木理》的筆畫分别為木:4畫,理:9畫。
《木理》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木匠技藝和木材加工工藝,用以指代對木材進行加工處理的方法和原理。它的繁體寫法為「木理」。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木理》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代寫法相似,可以認定為傳承相對較好的字形.
1. 他對木理很有研究,制作出來的木工品非常精美。
2. 通過學習木理,我了解到木材在不同溫度和濕度下會有不同的變化。
1. 木工:從事木材加工的工人。
2. 木料:指用于制造家具、建築等的木材。
3. 木匠:擅長使用木材進行修建和制作的人。
1. 木藝:指對木材進行藝術性加工和裝飾的方法和技巧。
2. 木材加工:指對木材進行切割、修整、打磨等處理的過程。
1. 理解:表示對事物進行思考、理解和領悟。
2. 錯誤:指錯誤的理解、處理或決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