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嶔崎歷落 ”。比喻品格卓異出群。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周伯仁 道 桓茂倫 ,嶔崎歷落,可笑人。”《儒林外史》第一回:“ 元 朝末年,也曾出了一個嶔崎磊落的人,這人姓 王 名 冕 。” 康有為 《<人境廬詩草>序》:“嶔崎磊落,輪囷多節,英絶之士,吾見亦寡哉!”
“嶔崎磊落”是“嵚崎磊落”的異體寫法,正确拼音為qīn qí lěi luò,是一個形容人品格高潔、坦蕩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儒林外史》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
《嶔崎磊落》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态度或行為。它表示人或事物的言談舉止、心态态度坦白開放、光明磊落。
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首和五個筆畫。其中,“嶔”字的部首是山,筆畫數為12;“崎”字的部首是山,筆畫數為10;最後,“磊”字的部首是石,筆畫數為14;“落”字的部首是艹,筆畫數為12。
《嶔崎磊落》這個詞來源于《左傳·僖公十一年》:“磊落無盡,則疾惡飾人。”在古代,它的寫法和現在基本相同,沒有太大變化。
在繁體漢字中,嶔崎磊落的寫法沒有明顯的改變,仍然保留着同樣的意思和拆分。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形式為「嶔崎磊落」。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嶔崎磊落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古代人們也用這個詞來形容立場堅定,心地真誠的人。
這個詞的一個例句可以是:“他的态度一向嶔崎磊落,從不隱藏真實的想法。”這句話通過使用嶔崎磊落這個形容詞來描述該人一貫坦蕩的言談舉止。
除了《嶔崎磊落》外,還可以由這些漢字組詞,比如“嶔崎”、“磊落”,它們都含有相似的意思。它們可以用來表達一個人或事物誠實、開放的态度。
和嶔崎磊落意思相近的詞還有“坦率”、“豪放”,它們都表達了一種坦誠、直爽的态度。而與之相反的詞可以是“虛僞”、“做作”,它們形容了一個人不真實、做作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