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摹打的意思、摹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摹打的解釋

謂以紙覆于金石器物的銘刻上,鋪氈捶擊,然後用綿包醮墨,打印出銘刻的文字或圖畫。 宋 桑世昌 《蘭亭博議·臨摹》:“ 淳熙 戊申 汪季路 ……出所藏本謂予曰:‘本有肥瘦之異,當以孰為勝?’予以所見及所聽 楊公 者告之。 季路 笑曰:‘摹打有不同耳,非有二本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摹打”是傳統金石學中的一種複制技術,指通過特定方法将金石器物上的銘刻文字或圖案轉印到紙上。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摹打是指将紙張覆蓋在金石(如青銅器、石碑)的銘刻表面,通過鋪氈捶擊使紙張貼合凹凸紋路,再用絲綿包蘸墨輕拍,從而将銘文或圖案拓印到紙上的過程。

  2. 操作步驟

    • 覆紙捶拓:用濕潤的宣紙貼合器物表面,覆蓋氈布後捶打,使紙張陷入銘刻凹痕;
    • 拓印上墨:待紙幹燥後,用蘸墨的綿包輕拍凸起部分,凹處的文字/圖案因未沾墨而顯現為白色,最終形成黑白分明的拓片。
  3. 曆史文獻記載
    宋代桑世昌《蘭亭博議·臨摹》中記載了摹打技術的實際應用,如汪季路通過不同摹打方式對比《蘭亭序》拓本的優劣,說明該技術至少在宋代已成熟。

應用場景:主要用于金石學研究、書法臨摹和文物複制,是古代保存、傳播銘刻文獻的重要手段。現代考古和書法教學中仍沿用此技術制作拓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摹打

摹打(mó dǎ)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包括"摹"和"打"兩個字。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摹字的部首為手,打字的部首為扌。

拆分筆畫:摹字的筆畫數為11畫,打字的筆畫數為5畫。

來源與繁體字

摹打一詞源自于古代漢字,字型屬于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摹字和打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在摹字中,"手"字的右半部分會略微下垂;而在打字中,"扌"字的左半邊會稍微上翹。

例句

1. 他一邊摹寫古代碑文,一邊品味着古人的智慧。

2. 為了提高技藝,他不斷地進行摹打練習。

組詞

摹寫、摹仿、摹模、摹打練習、摹刻。

近義詞

模仿、模拟、仿效。

反義詞

原創、創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